方家小茶馆(174)

作者:祈幽

“跟着我们上京,他肯定不会错了。”方年年说。

“挺周正的一个孩子,不知怎的有这么个毛病,不认路到这样也是少见。”塔娜说。

马车重新动了起来,那人应该坐在了马车外,能听到年轻男子与车夫的说话声。声音很温和,应该是个谦逊守礼的人。

方年年如此想着,闭着眼睛慢慢睡着了。

再醒来,已经太阳落下、明月升起,夜幕下,京城的一天还没有结束,百姓热闹的夜生活正式开始。

方年年打了个哈欠从床上坐起来,揉揉眼睛没有在房间内看到爹娘,也不知道去哪儿了。他们不会把自己一个人放在客店,应该没有走远。

趿拉着拖鞋走下床,方年年披了件厚毛的斗篷,从头到脚裹着自己,走了没一会儿又坐到了临窗的榻上。

镂空雕花的窗子上糊着厚厚的窗户纸,看不到下面街道的情况。不用看也知道很热闹,叫卖声、行人说话声、车马声……声声汇聚成都城繁华。

室内烧着炭,铜丝绞成网的熏笼上有着牡丹、芍药的花型,空气中隐隐是茉莉花的香味。这一室一厅的套间,很有滋味。

方年年兴之所至,挪动到长塌的另一边,这儿的窗户没有合着,伸出手把窗户推开。窗户本来就开着,因为屋内烧炭,密闭环境容易中毒,所以窗户半开,温暖有了、新鲜空气也有了、安全同样有了,没有撑窗子的小棍子,不会掉下去砸某人脑袋。

古人又不是傻,临街的窗户用棍子撑着打到人是要有纠纷的。撑窗户的棍子直接就与窗框连在一起,能伸出也能够收起来。

窗户推开,各种声音鼎沸而来,人真的好多。

方年年探出头看了一眼,看到店铺上挂着灯笼,路边有些火把,放眼看去,竟然没有夜晚的冷寂黯淡。

京城的三个大瓦子肯定更加热闹,离这儿很近,有机会可以去看看。

“还吹风。”

塔娜的声音从身后响起。

“看看外面的热闹嘛。”

“你有些热度,再吹风,头疼得你受不了。”

“啊?”方年年有些纳闷,“什么热度,我觉得自己挺好的啊。”

“请了大夫给你把过脉了,有些伤风,估计是前几天你站在院子里跳绳,跳热就脱衣服,冷冷热热得就着凉了。”塔娜抱着女儿的肩膀把人挪正了,弯下腰额头贴着额头,“现在没热度了,待会儿喝一碗药,发一身汗就好了。”

方年年听到喝药就皱眉,真是无比想念上辈子的胶囊,汤药实在是太难喝了,“那都是好几天前的事儿了,这么多天伤风我也没有感觉啊,头不疼、也没有咳嗽。”

“那是因为那个东西还有药性。”

难不成真的和起作用生效一样,血莲子拿掉后药性的衰变期很长,长得能抵抗感冒到彻底没有?

方年年甚至有种感觉,如果不是血莲子,她这回伤风不会简单的只是发热、头疼了,说不定会更加严重。

“真是厉害。”方年年赞叹。

“不厉害,哪里会引来那么多觊觎。”

“爹呢?”

方年年醒来后就没有看到他。

“在楼下等着。”

方年年,“嗯?”

“让厨房给你做了点粥。”

“嘴巴里没味道,想吃点味道重的,不想和清淡的粥。”

窗外的声音喊着。

“羊头签,刚刚做好的羊头签勒。”

“上好的风干鱼,上好的风干鱼。”

“茉莉茶汤,豉汤,冰糖炖梨……”

“又香又好吃的林檎旋,小儿喜欢,大人买;小儿欢喜,大人笑。”

“麻球、欢喜团、芝麻花生糖。”

在叫卖声的映衬下,寡淡的白粥就显得非常特别,不是特别的好吃,是特别地让人提不上味口。

女儿可怜巴巴地看着自己,如同一只吃不饱肚子的小奶狗,奶哼哼地叫着,连尾巴尖尖都无精打采地一动不动。塔娜又是无奈又是想笑,“给你弄点咸菜。”

“不要嘛。”方年年拽着娘亲的衣袖,“我想吃麻球,我听了,是芝麻馅儿的,我就吃一个,不吃多。”

竖起一根手指,可怜兮兮地说。

“等你吃了粥再买。”

方年年沮丧地低头。

塔娜改口,“吃药的时候吃,刚出炉的麻球才好吃。”

方年年勉为其难地说:“好吧。”

端王府。

花园。

沈宥豫看着怎么出去就怎么回来的鹰,眉头紧锁。

“殿下,方姑娘一家来到了京城,入住蓬莱居。”

沈宥豫眉头略松动。

“同行的有一年轻男子。”

沈宥豫眉头立刻皱紧。

“两个人没什么交集。”

沈宥豫松开了眉毛。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