勉强科举日常(213)

作者:不懂云

刘勤书果然言而有信,在家时几乎不会正眼看那几个通房,平时只一心和方宜佳过日子。见此情景,方宜佳也就安心了,把家里这事盖下不提,娘家亲戚也根本就不知道这事。

县城的田家却闹得很厉害。

小六方宜鑫是个厉害脾气,对自家丈夫看得严实。这日发现丈夫和婆婆房里的一个丫鬟暗通款曲、珠胎暗结,气得把屋里不是她嫁妆的东西都砸了个稀巴烂,然后跑回了娘家。

小八方美臻陪在六姐身边,有一搭没一搭地劝上一句,“啧啧啧,你也不用急着哭,田家现在靠着咱们家呢,根本就不敢对你不好,你又哭个什么劲儿,有那力气还不如嗑瓜子呢。”

“烦人巴拉的,不会劝我就不要劝!”方宜鑫气鼓鼓地说:“明年就二十了,现在还不着急,还有心思说闲话呢。”

“这就是你不懂了吧。”方美臻懒洋洋地说:“嫁人有什么好的啊,你瞅瞅你现在哭得这个熊样,还催我嫁人呢。”

方宜鑫十分有理地说:“男大当婚女大当嫁,这是正理儿!你也就是赶上好时候了,小鱼能耐了,要是还在村里头,你早就嫁人生孩子了。”

“对啊,我赶上好时候了,所以才能这么自在地在家里做个老姑娘的啊。”

方美臻抻了个懒腰,理直气壮地说:“我哥都不催我,你着个什么急。嫁到别人家里去生孩子伺候公婆有什么好的,那么着急?你一个,我七姐一个,都是傻瓜。咱家现在又不是没条件,在家里多好多自在啊,七姐真傻,还特意嫁去府城找罪受,以后受委屈了连娘家都不好回。”

“算了算了,不和你们这群糊涂人说话了,我还要跟着二姐一起抄书赚零花钱呢。”

方美臻摇摇头,一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傲娇模样,昂首挺胸地走了。

方宜鑫被八妹抢白一通,气得不行,在屋里跳脚道:“你才是糊涂人呢!以后有你后悔的时候,我告诉你!”

方瑜在京城过得很好,就是有些想家想妻子想女儿。

在写家书时,方瑜每次都要罗里吧嗦地写上厚厚的一打纸,有时还会随信附上他画的京城风貌图,希望家里人也可以和他一同领略京城盛景。

冯婉寄过来的家书更厚,她发信方便,借着知县父亲的光儿。她把对丈夫的思念都融在纸上,可字句间却没有,她只会写家这边发生的好事,不想这时候让丈夫烦心。

时间一点一滴地划过,等到年末时,京城的雪来得很早,是和宫城里鸣丧的钟声一起到来的。

景徽帝去世,太子即位。

国丧期间,民间百姓要戒宴饮、罢百戏、着素服。

方瑜都习惯了。

在京城过得第一个年就很素净,和大舅哥一家吃了个团圆饭,聊聊天,也就没什么了,正好方便咱们的小鱼用功。

和熙元年,春二月,方瑜入贡院参加会试。

会试与乡试考得内容大抵相同,也是三场,每场三天,只是经受的天气考验不同。

北方的农历二月还不太暖和,时常有倒春寒光顾。

方瑜在备考时就侧重了御寒的方面,衣服多套几层,选好穿脱的款式,省得入场检查时费劲。

在吃食方面,糖块和参片依旧占据大半江山。除此之外,生姜也带得很足,还有调料猪油块。

冷天必须要喝热汤,方瑜就让人拿葱白、姜丝、胡椒、花椒、酱油和盐炒香,然后凝结成块,带入考场。

会试依旧是那个憋挺的感觉,能小号不能大号。不过还好,方瑜这次分到的考舍很正常,并不挨着臭号。

方瑜在喝热汤热茶、答题写卷和起身蹦跳跺脚之间无限循环。

一直熬过九天,累得不行。

冯晋也是参加这次会试,他比方瑜还要狼狈一些,平时运动锻炼得不够,现在冻得是乌头土脸,大鼻涕拉撒。

冯家对此很有经验,早就备好了药,回来后就跟两人灌上一碗,然后就是大被捂着灌姜汤。

就在京城会试考完那天晚上,冯婉忍受着疼痛和孤独,平安产下次女。

冯骞这个老父亲依旧守在外面,并且第一个抱了抱小外孙女。

方老太太心里失望透顶,看着梁珍珍怀里抱的大胖小子很是眼馋。

可惜不能给她大孙子纳妾,唉!

老太太心里叹息着,头一次体会到娶一个高门媳妇的不便之处。

等休息好后,冯婉搂着小女儿,心中欢喜的同时也有了一丝愁绪,毕竟方家是千亩地里只有一株苗的人家,她这个做媳妇的确实有责任多生几个男丁。

陪嫁丫鬟雪梅很机灵,她宽慰自家小姐:“咱们姑爷不在这里,要不然现在肯定很高兴,姑爷最喜欢女儿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