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穿同人]今天六阿哥在努力活过六岁吗?+番外(508)

作者:年糕粉丝汤 阅读记录

几人又跟着中年男子,一路来到村庄最深处的一处小院。

比起村庄里其余的院子,这个院子瞧着颇为风雅。虽然墙上砖石破败,却又花草点缀其中,长得猫咪的紫藤花随墙而挂,虽然花朵已谢,但也能想象出盛放时的美景。

康熙扫视一圈,颇为惊叹。

中年男子却是习以为常,他阔步向前,伸手敲在门上:“大伯爷,大伯爷!是我,老三啊!”

小院里安安静静的。

中年男人扯着嗓门,又喊了好几声后里面才有窸窸窣窣的声响。

而后木门吱呀一声打开。

白头发白胡须,脸上一片沟壑斑驳的老人出现在诸人眼前。他冲着中年男人点了点头,又抬眸看向康熙几人,露出几分惊疑之色:“……你们是……”

中年男人连忙又讲了一遍缘由。

他拍着胸膛:“大伯爷您放心,他们啊各个都是好人!”

老人嘴角抽了抽,神色有点古怪。

他冲着康熙几人点了点头,又侧开身体:“请……进来坐吧。”

中年男人也想往里走。

老人的动作比外表看起来更利落果断。他一把拦住想要跟着往里走的中年男人:“范老三,贵客就由我来招待,你先回去做事情吧。”

太子挑了挑眉梢。

康熙若有所思,不紧不慢地抬步走进室内。

室内的景象让他微微一愣。

太子和四阿哥稍后走进室内,齐齐露出诧异的目光。

这间房子并不算大,除去必要的书桌、椅子和床榻以外,凡是目光所及之处都是顶了天花板高的书架,上下每层都堆满了各色书籍。

在这个贫穷且不起眼的村庄里,居然还有这样的藏书屋!?康熙、太子和四阿哥都难以控制面上的惊奇,饶有兴趣的走近查看。

送走中年男人的老人也收敛笑容。

他朝着几名侍从笑了笑,然后一步一步走向室内。

老人稍显怪异的反应让侍从们瞬间提高警惕,数双眼睛紧紧盯着他的后背。直到老人迈步走入室内,重重跪倒在地:“学生徐化溥参见皇上。”

笃定的反应让康熙三人齐齐一愣。

康熙虽有怀疑,但没有想到眼前之人竟是真的认识自己。他惊疑不定的打量着老人:“起来吧……你是什么时候见过朕的?”

徐化溥弯腰站起身来:“学生乃是先帝爷年间的贡生,曾得先帝赏识入京讲学,见过皇上圣颜。”

那已是二十余年前的事情。

顺治帝亲政之时,各地反叛连绵不断。为了安抚汉人,本就对汉学颇有兴趣的顺治帝遣官赴孔子故乡阙里祀孔子,编修各种书籍,并设立乡约寻觅有德有才的生员和乡绅,为百姓讲解六谕圣言,四书五经,并分季度择优入京讲学。

而徐化溥便是其中一人。

康熙依稀记得他曾跟随在汗阿玛身边,见过几位讲学之人,没想到居然会在千里之外遇见故人。

康熙恍然,又忍不住喟叹一声:“徐先生这是回了家乡?玉米也是你寻觅出来的?”

意外的是,徐化溥否定了康熙的猜测。

他摇了摇头:“此物在别的地方也已种植多年,学生也是沿途游学到四川时偶然得获,据说甘肃河南等地也多有种植,品种不一,产量不同。学生归田以后,见年景不佳便将玉米送给村里乡民,供众人种植食用,二十几年以来便有了眼下的光景。”

徐化溥坦率直白,并未将功劳加于自身的意思。

康熙眼神闪烁,久久叹道:“先生大义。”

若按照徐化溥所说,玉米产量高且多地都可以种植,一旦推广开来定然是利民利国之事。

而身为推广此物的徐化溥自然也是功臣,流芳百年,永记史册都有可能。面对诱惑的徐化溥依然能自持己身,让康熙心生敬佩,态度更是比先前要和善许多。他拉着徐化溥到桌前落座,细细询问起玉米的种植方法,适宜地区,以及不同品种的产量。太子竖耳倾听,神色认真。

四阿哥垂头思考,暗暗与梦境中所知道的内容做对比。

梦境里的玉米,和这里所种的玉米品种略有差异,曹家据说种出亩产500斤的玉米,只是待梦境里的他上位以后重启发现其中记录有夸大嫌疑,实际平均产量只有400斤上下,可以比起亩产平均只有100斤的小麦、大豆和谷子,玉米的数量已是惊骇绝伦。

而眼前的徐化溥则拿出书册,细细说着数据。从他的描述来说,此地的玉米品种亩产也足有300斤以上,最重要的是:“存储玉米后,玉米芯和杆子还能榨汁,熬煮成糖,剩下的残渣还能用于喂猪养鸡,亦或是作为肥料再次埋入土中……”

在徐化溥的描述中,玉米竟是从头到脚都能被用上,让康熙光是听着便忍不住激动起来。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