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满京华+番外(218)

作者:寂寞的清泉 阅读记录

她虽然还没去找周氏打听,已经相信大夫人的猜测是真的。她怕刺激大夫人,专门嘱咐丫头婆子不要把这些传言说给大夫人听。

唐嬷嬷说道,“周氏出家的地方已经打听清楚,在七峰山上的青石庵,法号无思。等夫人身体好些了,老奴再去。”

何氏道,“我身子已经好多了,你明天就去。周氏敢贪墨侄女嫁妆,就是贪财的人。你送她五百两银子,不怕撬不开她的嘴。”

唐嬷嬷迟疑着说道,“夫人,老奴觉着,那件事没必要打探得那样清楚,知道多了白生气。男人都喜欢左拥右抱,那边府里的松老爷还不是纳了两房小妾,生了庶子庶女。

“咱家老爷常年在外,又身居高位,俊逸伟岸,身边说不定围了不少小妖精,生了孩子都有可能。要打探,也该打探那边呀……”

她没敢说的是,要收拾就收拾活人,何苦跟一个死人去争。不仅生气,还会把江氏的真实身份暴出来。

看江氏的样子,并不知道自己真正出身,这再好不过。若她知道了,不得想尽办法跑来认祖归宗攀高枝儿。

老爷对那个女人那么上心,肯定会认她。大长公主如今想儿子想得厉害,也会纵着儿子认。如此岂不便宜了那个女人的后人,大夫人也被动。

何氏的目光望向床顶。若郑吉真的有小妖精和庶子庶女她反倒不生气,说明郑吉对扈明雅也就那样。她接受不了的是,郑吉为了那个已经嫁了人又死了好些年的狐狸精拒绝一切女人,包括她这个正妻。

十六年了,除了新婚之夜,她都是在守活寡。

之前婆婆还要骂郑吉鬼迷心窍,骂那个狐狸精不要脸。可近两年看自己更不顺眼,觉得她没本事,连男人都守不住……

她,就是京城中的一个笑话。

若江氏真是扈明雅的后人,扈明雅死了没法子,她的债就让她闺女偿吧。正好江氏怀孕,又经常来府里给老太太治病……

何氏闭上眼睛,“不要啰嗦,明天就去办。”

“是。”

唐嬷嬷刚要退下,就听到外面传来细碎的脚步声,特别突兀。

何氏的脸色极是难看,睁开眼望向门口。

丫头领着一个婆子进来,婆子是她娘家大嫂身边的人。

何氏问道,“慌慌张张的,又出了什么事?”

婆子屈膝行了礼说道,“姑太太,老太爷今儿上午出去玩耍,不慎把腿摔断了。哎哟,家里乱着呢,我家老爷和夫人请姑太太回家瞧瞧。”

唐嬷嬷气得要命,家里乱就想办法压下呗,找她家大夫人作甚?无非又是让大夫人掏银子。

何氏觉得嗓子有股甜腥味。她苦苦在婆家支撑,娘家没说帮一点忙,一有事情就找她。

第282章 病情加重

何氏气道,“老太爷六十多岁了,大雪天的怎么能让他出门?养儿防老,立着一堆儿孙,可一有事他们就只找我这个出嫁女……”

话没说完,已是冷汗淋漓。

唐嬷嬷忙劝道,“大夫人莫气,有话好好说。”

何氏又道,“我生病卧床,暂时不能回去。唐嬷嬷拿五百两银子,再带些补药,代我回去看看老太爷。”

唐嬷嬷和何家婆子走后,天色越加昏暗。

丫头把灯拿到何氏近前才发现,何氏脸色苍白,脸上颈上全是汗,头发也湿透了。

丫头吓坏了,赶紧拿干布巾把她脸上颈上的汗擦干,再看看连枕头都被汗浸湿了,问道,“夫人洗个热水澡吧?”

何氏闭着眼睛道,“好。”

等到晚上唐嬷嬷从何家回来,看到两个御医正在给自家夫人施针。

何氏一气,病情又加重了几分。

唐嬷嬷气得直咬牙,暗骂老何家,想着那件事又得再往后推推了。不仅她要贴身服侍大夫人,还怕大夫人知道真相更生气,身体受不了。

冬月十七,江意惜又去了宜昌大长公主府。

她说了洗眼睛的药汤里含有一种愚和大师赠的奇药,已经快用完,她要去报国寺找愚和大师再讨些。

屋里的人都恍然大悟,怪不得那药那么好,原来里面有愚和大师送的奇药。

大长公主拉着江意惜的手说道,“江小丫头有大福,能跟愚和大师走得近。不仅得了他的传承,还得了他的好药。”

江意惜笑道,“这还要感谢小珍宝……”

便说了愚和大师去昭明庵给李珍宝看病,路过她的庄子,她请大师去庄子用饭,两人相谈甚欢的事。

“大师说我有些悟性,就教了我几招治眼睛的本事,还给了点奇药。那种药极是珍贵,之前我一直没舍得用,正好给大长公主用上了。”

大长公主更感动了,也对能重见光明充满了信心。

她连连说着,“好孩子,好孩子。”想了想又道,“若是大师不在寺里,或是闭关修行怎么办?本宫的眼睛岂不是又要耽搁了?”

所有人都知道,愚和大师在寺里的时间不多,哪怕在寺里也多在闭关修行。

大长公主的胖脸皱成包子,谢氏等人也都担忧地看向江意惜。

江意惜说道,“大师不在或是闭关都不怕,他的徒弟戒五为他管着寺里的杂事,若有那种奇药倒是会给我一些。怕就怕正好没有那种药……”

她们先听得高兴,听到后面心又提了起来。

江意惜暗哼。就是让你们急一急,若不是自己有奇遇,这种病哪里有那么好治。

吃饭的时候,郑婷婷讲了何氏病情又加重的事。

“婶子的祖父能干,是帝师,父亲也当过三品大员。可惜她的几个兄弟不争气,丁点大的事就找她……”

话没说完赶紧住了嘴,咽下“好在大长公主怜惜她不易,不计较她拿婆家钱贴补娘家”的话。

郑婷婷红了脸。自己虽然在这个府长大,却不是这个府里的正经主子,怎么好说这种话。

江意惜的心跳了一下。何老太爷受伤,八成是孟辞墨下的手,目的是让何氏没有多的心思为难自己。

连着几日艳阳天,阳光把房顶和枝上的积雪照得煜煜生辉。

孟老太太怕江意惜累着,不让她早上请安,晚上去吃饭即可。孩子和花花上午就被带去福安堂,江意惜又可以过几天什么都不用做的懒散日子。

孟华嫁妆那件事很快查清楚了。办事的采买管事是孟二夫人陪房的亲家,孟二夫人也的确参与进去了。

做手脚的主要是一些首饰和几样玉摆件,听着名字一样,几颗宝石几颗珍珠,多大,但质地不一样,价格差异大。看了实物和帐本,又去银楼问了实际价格,差额两千多两银子。

光首饰和摆件就贪墨那么多银子,可看买的实物有多么糟糕。

他们是真的没把失势的孟华放进眼里。

而且,二房不缺这两千多两银子,二夫人不知被谁蛊惑了进去,或者说抱着便宜不占白不占的心思。

听了临香的禀报,江意惜道,“这事不要传出去,大爷和我会处理。”

“是,奴婢也嘱咐了那几个办事的。”

到了冬月十九,孟辞墨晚上又要回家了。

不说江意惜心情雀跃,连老夫妇和小存存、花花、二房几人都高兴。小存存不知道今天爹爹要回来,但看到太祖父、太祖母、娘亲、花哥哥高兴,他就高兴。

二房几人高兴,是因为孟晏今天也回家。

下晌,江意惜写了一封信让人给江洵送去,明天早上她和孟辞墨去报国寺,下晌在南风阁同他相见。

多日不见江洵,想他了。

在福安堂吃完晚饭,就见老爷子急急把二老爷叫着去了外院。

江间惜知道,即使孟辞墨按时回府,也会先在外院跟老爷子和二老爷、孟辞晏商议事情。

夜深人静,江意惜把下人打发下去,拿出一个小铜筒看了看,里面只装了小半筒眼泪水。时间不久,也只积攒了这么点。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