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是我情郎(15)

作者:沈知眉 阅读记录

这些都是她让绿朱整理出来的京中官员名单,其中有一部分是还未被授予官职的进士。

她的目光在这些名字里逡巡,偶尔看到一两个熟面孔,就顺带看一看旁边附带的文牒内容。

自出了仲月行的事以后,她又让绿朱重新考察了剩下的几个人选,

虽说没再出现什么问题,但她也知道,这几个人只适合按部就班的做一些事,还远没有达到能成为左膀右臂的条件。

前世她倒是有一些得力的,可这些人在最后,无不果断投奔卫然,转而来对付自己。即便能力再高,如今的她也不想用了。

挑选可用之人并不是一蹴而就之事,她看了半晌,心中循着前世的印象,大概挑了几人,就将名册放至一旁,专心致志喂鱼。

今日难得空闲,她已经很久没有过这样恣意的时光了。

眼下风光正好,微风习习,水波轻漾,她靠在凉亭的栏杆上,渐渐就有些困倦。

忽然,有脚步声传来,在她将睡欲睡的时候踏破这一晌美梦。

走过来的宫人正要转告绿朱,卫芜音径直坐起身,朝着凉亭外面问,“什么事?”

宫人连忙行礼道,“殿下,适才太后派人来传唤,请殿下进宫议事。”

太后忽然传唤,卫芜音并无诧异。

这几日已经有不少地方官员在任期满,要进京述职。

驿馆每日都会向鸿胪寺报备来京官员的消息。

这些官员进京以后,朝廷除了给他们准备筵席,也会由宫中出面,为官眷接风。

自皇后薨逝后,元康帝一直没有再立后,宫中妃嫔虽多,但因太后垂帘听政的缘故,并无人出头,因此这件事自然而然就默认是由太后来办。

今日太后叫她进宫,想来也是为了商议接风宴的细节。

但卫芜音对接风宴的印象并不好。

前世在接风宴上,她无意中看到,本该随着温卿予在交州的秦嫣赫然出现在宫中,还与太后相谈甚欢,

四周的官眷无一不在巴结太后的这位亲侄女,连当初温卿予和秦嫣相约私奔一事,都美化成他们是为了爱情而奋不顾身。

全然不顾在场的还有她这个差一点就招温卿予做驸马的晋阳公主。

虽说这么多年过去,她再想到温卿予这个人,并无当初那般愤怒,但重生回来,她也并非不去计较。

毕竟,

那是一场……

对她本人的羞辱!

……

永寿宫还是一如既往的又静又闹。

卫芜音进去的时候,几个小太监正灰头土脸的从偏殿出来,每个人的手里都拣着几块破损的瓦片。

她抬头往殿顶望了一眼,上边应该是才由内务府修葺不久,瓦缝里连一根杂草都没有。

永寿宫和行宫是同时拨钱修缮的,只是行宫需要的木材在云贵之地,路途偏远,短时间内无法运送至京,眼下都还在原来的基础上做些简单的修建;

永寿宫本该这两日就开始修缮的,但太后不想用青州的木材,暗中加以阻挠,修缮工程受阻,两边到现在都还在僵持着。

卫芜音装作不知道这里面的事,神色自然的进入主殿。

太后正歪靠在殿内的蕉叶榻上听曲,抚琴的是教坊司的小秦娘子。

她进殿时太后仍是靠在榻上闭目听曲,一旁的嬷嬷悄声上前,给她搬来一个绣墩。

卫芜音与那位嬷嬷点点头,算是道谢,随即也跟着听琴曲,顺带观察一番小秦娘子。

这位小秦娘子本名白璇玑,也曾是官宦人家的仕女,因投了太后的眼缘,被太后赐姓秦,如今京中人人都称她一声小秦娘子。

甚至在上一世的时候,太后还有过把小秦娘子送进萧斐府中的念头。

当时太后都已经把小秦娘子接到永寿宫来小住了,只等待合适的时机把人送给萧斐,只是不知最后为何没成……

恍惚间一曲已毕,小秦娘子站起身,朝她行了一礼。

卫芜音向着小秦娘子微微颔首。

琴声停的时候,太后缓缓睁眼,看到她,眼里还带着些倦意,“晋阳来了啊。”

卫芜音又起身,给太后行礼问安。

“坐吧,不必这么麻烦。”太后说着,在身边女官的搀扶下,在蕉叶榻上坐正了身子。

很快便有宫人端上新茶,卫芜音喝了一口,发现又是上次喝到的那种云贵之地才有的特产茶。

心中暗忖,太后虽然嘴上不说,私下里真可谓做足了功夫。

又听太后笑道,“小秦娘子的琴音享誉京城,晋阳若是无事,就陪我多听几首琴曲吧。”

既然太后这么说了,她也只能继续作陪。

小秦娘子今日所奏的琴曲都极其婉约流转,似乎是被精心安排过,然而从她偶尔弹奏的生疏的指法来看,这些曲子应该都是她近期才开始练习的。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