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政王是我情郎(27)

作者:沈知眉 阅读记录

但难的是,那女子伤在头部,若没有良医救治,只怕会再难醒来。

所以要想知道出事女子是否与温卿予有关,还是要先等她醒来。

想到这里,卫芜音随手拢起卷宗。

目光不经意的一瞥,正瞥见卷宗后面的落款处,法曹的名字。

让她正在收拢卷宗的手一顿。

这法曹名叫闻野。

第11章

卫芜音对闻野这个名字有些印象。

前世她曾有耳闻,高陵县一位名叫闻野的法曹破获过一起悬案。

此案自事发时算起,一直到结案,共计六年,期间物证寥寥,人证更是难寻。

高陵县知县一度想将这案子搁置,但这位法曹则坚持认为一切行动皆有痕迹,之后果然顺着蛛丝马迹一路查到了凶手。

可惜就在他带着关键物证以及人证回高陵县的路上,他与人证均意外身亡。

这件事传到京中,听者无不扼腕叹息。

算算日子,前世那悬案似乎就是发生在现在这个时候。

卫芜音直觉前世的悬案就是如今卷宗上所写的这一桩,这样推测来看,温卿予的身上一定藏有一个大谜团,甚至这个谜团一旦被公开,对他而言就是灭顶之灾!

然而这一切到底都是猜测,真相如何,还是要等那名受害女子醒来。

……

后半夜下过雨,到隔日放晴时,天光明媚,宫中各处的花木被雨水浸润过,看着也格外喜人。

卫芜音因着昨夜是歇在宫里,今日一早收拾妥当,便前往福临殿给太后请安。

今日这场由太后亲自主持的接风宴要到午后才开始,宴上主要是考评各家女儿的文采,彩头儿定了三档,除此之外,文采最出众的那一位,会得到太后亲赐的凤钗。

凤钗的意味不言而喻,本朝储君虽年幼,但宗室里不乏适龄郎君,若能与宗室结亲,也是一件脸上有光之事。

听说这几日,各家都在加紧挑选衣服首饰,京中奇珍也被一扫而空。

卫芜音原本对这场接风宴没什么期待,前世她因为意外见到秦嫣,心中添堵,离席很早,事后也并未听说有谁得到了凤钗。

只知道,自那场接风宴过后,几乎有一半的人家都开始着重培养起家中幼女,意图为将来太子选妃做打算。

但是今日不一样,她打算观察秦嫣的反应。

如果温卿予当真在高陵县做过什么事,秦嫣时时与他待在一起,应该能意识到些什么。

因为想着这些事,她在次都堂时就显得有些心不在焉,两次票拟时,都被杨仆射以咳嗽声提醒。

议过事,杨仆射等人交谈着往宫外走,卫芜音和萧斐不知不觉的都被落在后头。

她是琢磨着温卿予和高陵县疑案的关系,萧斐却不知因为何事。

快走出长庆门时,时辰已近午时。

午后那些官眷就会陆续进宫来参宴,卫芜音也需要尽快回凤阳阁,换一身宴席间穿的衣服。

余光里忽见萧斐还走在她身侧不远的位置,她快,他也快;她放慢脚步,他便也踱着步子。

索性左右无人,不由得扭头看向萧斐,“有话?”

萧斐不答反问,“殿下忧心之事,可有应对之法了?”

卫芜音奇道,“我忧心什么?”

两人谁也没回答对方的上一句提问,眼看就要出长庆门,当即心照不宣的另起话题。

萧斐又放慢了步子,赶在出长庆门之前,把自己要说的话说完,“去参加接风宴的人,大多为着凤钗,席间又有太后坐镇,殿下不必太过操劳。”

说话间便出了长庆门,萧斐立在一侧,请她先行。

卫芜音不动声色打量他一眼,猜出他大概以为她是在苦恼即将面对秦嫣的事,所以在次都堂内才会一直出神。这是在给她提醒,若不想见到秦嫣就避着,别为难自己。

想得倒是周到,可惜全猜错了。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长庆门,再次恢复成井水不犯河水的状态。

绿拂在长庆门外等着,见她出来,上前低声道,“殿下,宫外送来的消息,那女子的情况不太好,柳御医还在加紧施救。”

卫芜音心下一沉。

宫中耳目众多,这时候又走来一队巡视的禁军,她不动声色转身,回了凤阳阁。

……

午后,宫外的官眷结伴进宫,沉寂许久的宫城立刻变得热闹起来。

正式开席要等到日落,而在开席之前,还有一场备受期待的考评文采的诗会。

为了让进宫来的小娘子能安心的在诗会上大显身手,太后先让人在戏楼安排了几场戏,前来的官眷可自行选择前往戏楼观戏,或是去别处赏花。

等大家完全放松下来,再开始诗会。

卫芜音过去时有意寻找秦嫣的身影,见秦嫣径直动身前往戏楼,也起身往戏楼的方向走。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