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七零,我带全村成了先进集体(481)

作者:徐寒星 阅读记录

到时候,还要麻烦孟骄看看怎么弄。

关于这个,孟骄心里早就有了改造计划。

既然村长现在已经同意了,那就可以放开手干了。

她空间里早就让老槐树挖出一大块池塘,经过培育如今里面长满了莲藕。

还有好几种果树,两年大小的树苗准备了好几千棵,就等着随时栽种了。

接下来,主要是对村后的那块盐碱地进行土壤改良,比较耗人力和物力的方法她不准备用,有空间溪水就行,不过这个要背着人干。

至于芦苇荡,则无需太多改造,就保持天然的形态。

只要进行一下规划,在芦苇荡里开发出一片人工荷塘就行。

到时候不管是芦苇荡,还是人工荷塘,都可以作为一个景观不说,还能给集体增加效益。

孟骄也不是拖沓之人,说干就干。

有些事情紧早不紧晚,早点弄好就能早一天见到收益。

总之,干就完了!

每天除了喂猪之外,她大多时间都是泡在荒地跟芦苇荡那里,日子忙碌而又充实。

如今没有机械化,全都靠人工一铁锹一铁锹的挖。

不过现在的人,心比较齐,干活也有热情,姚村长还说给大家记满工分,跟干农活没两样,于是大家的干劲更足了。

荒地比芦苇荡小,用了一个来月的功夫就把分布在内的沟渠给挖好。

又把高低不平的地方给平整好,准备种植果树的地方就进行深耕深翻。

沟渠挖好后,就可以从村外的河里引水入渠。

孟骄还特意当着不少人的面,往水渠里倒了几袋子的粉末,说是土壤改良剂,可以让盐碱地的土壤变得疏松,易于植物的种植和生长。

晚上的时候,她则是一个人悄悄来到荒地,放出不少的空间溪水到水渠里。

经过空间溪水的稀释和改造,相信这盐碱地也能变废为宝。

弄完盐碱地,孟骄又带着大家对芦苇荡进行了改造跟规划。

这时候已经进入二月,天气渐暖不怎么冷了。

芦苇稠密的地方保留着芦苇荡原有的样子,稀疏的地方就适当挖掘一下深度,结合地形打造出一个人工荷塘。

挖芦苇荡也不是没有好处,每天都能挖出不少黄鳝,一窝一窝的。

多的时候,一天都能挖出好几桶的收获。

更不要说什么泥鳅,小鱼小虾,运气好的时候甚至还有王八。

这黄鳝虽然长得样子不好看,但它好吃啊,而且还是纯野生的。营养更高了。

凡是参与的人,每天完工后都能分到几条黄鳝和一些鱼虾之类的。

拿回家去,让家里人给做点好吃的,一家人都能跟着打打牙祭。

孟骄有时候也会跟人换几条,回家给几个孩子做爆炒鳝鱼段,泥鳅炖豆腐,油炸小河鱼,韭菜炒河虾。

把孩子们给吃的一个个心满意足。

等到二月下旬的时候,人工荷塘也已经规划出来。

足有上百亩,就差种莲藕了。

对这个面积,孟骄其实是不太满意的。

但姚家村的芦苇荡也只占地几百亩,剩下的绵延十多里都是属于其他村子里的。

反正一口气吃不成个大胖子,这事不急慢慢来。

等以后,他们生产队的荷塘产生收益之后,就不信其他生产队见了之后不心动。

到时候整个芦苇荡的荷塘连成一片,将是相当的壮观。

夏天荷花一盛开,那可真是十里飘香,放眼望去满目都是接天莲叶无穷碧的画卷,是何等的一幅美景啊!

姚村长虽然还没有见到将来是什么样子,不过在孟骄的描绘下眼前仿佛已经看到了那副景象,忍不住咧嘴直笑。

第359章 少年宫

西瓜苗和甜瓜苗也已经育好苗,孟骄让村长留出几亩原本村里种红薯的沙土地。

花了两天的时间,领着大家把瓜苗一颗颗栽种好。

怕刚种下去的瓜苗夜里会冷,还特意给每棵瓜苗上都盖了一层干红薯藤。

等再长大一些,就可以掀开了。

种完瓜苗,孟骄又往市里跑了一趟,说是去把果树苗跟莲藕种拉来。

虽然东西一直都在她的空间里,但总要做做样子走个程序。

顺便还能带着孩子去市里玩一圈。

孟恺还要上班,孟轩也要上学,兄弟俩自然是没有时间去的。

孟骄便拿着村长给开的介绍信,带着两个女儿,坐上了去市里的车。

今天不一定能回来,所以这两天喂猪的事情就拜托给李彩云和孙同志。

小瑶瑶已经快六岁了,孟骄准备过完这个学期就送她去镇上的小学。

知道自己快要上学了,小姑娘还挺高兴。

小玥儿马上也快两岁了,说话已经相当流利,还会背古诗念儿歌,奶声奶气的声音却认真背诗的模样很是让人忍俊不禁。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