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流放:边关基建全靠捡(297)

作者:南芙卿 阅读记录

薛永安的那些个部下,来得刚刚好。

田可以缓些种,这没了良心的祸害,必先除之。

“对了,等第一批药草种出来,你给蔚千户送去,好歹也是咱忠实顾客。”

褚梅回来后,葛家父女上门叩谢,葛宝儿激动地差点跪下,如今他们一家子都搬进了狭村坊。

当初。

大伙儿乃是被安排来开荒,说好要耕种三年才能得以脱离罪籍,如今虽进了城,老本行却不能忘。

薛永安大手一挥,又把城墙往外挪了挪。

如今大伙儿都在跟着褚梅学种药草,也算是新的营生。

等这茬红薯挖出来,普及开,想来要不得一年半载,粮食,便再不是北境的稀缺物。

若能以药草抵税,官署应是会很乐意见到。

至于沈家,则因着救助七皇子有功,而早早脱离罪籍。

即便如此,对于皇室,沈春行实在难以生出认同感,哪怕从信中得知,常大夫断言老皇帝撑不过三五月,依旧是兴致缺缺,看过便算。

天下要大乱了,生意作罢,且该练兵了。

——

忙碌的时候,日子总是过的很快。

这个新年,薛永安依旧是在沈家留宿。

于他而言,薛府不过是又大又空的宅子。

她在哪,他就该在哪。

刁氏那是越看越满意,薛永安在老太太心中的地位,已然仅次于宝贝大孙女。

等到过了子时,爆竹声响,几个孩子又年长一岁。

薛永安掰着手指,叹口气。

他的小姑娘才十四啊,还有的等!

这个年,亦是团圆年。

不光沈家够热闹,城中,乃至于附近乡镇,都陷入一种莫大的欢喜中。

生产带动经济贸易,而消费,则有利于提高国民幸福度。

狭村坊要扩大规模,期间请了不少人,有长工,亦有短工,百姓们得以受益。

更别提,因着城中的新奇事物,吸引来各地行商,即便没能在狭村坊做活儿,只要有手有脚肯出力气,不难在城内谋活路。

只短短一年半,被绝望侵蚀心灵的边关百姓,终是拨开云雾,看见了希望。

他们不光积极参与到城防建设,甚至于,抢着去加入杨一的民兵班。

此“兵”非彼“兵”。

只不过是教给大伙儿应敌的手段。

换作之前,哪怕不收钱,也无人会想要参加。

可如今,他们都有种莫名的信念。

决不允许任何人毁掉自己来之不易的幸福!

若真到了兵临城下时,即便手无寸铁,他们也定会红着眼冲上去,用嘴咬,也得带几个下去!

毫无希望时尚且能随波逐流,可一旦见着光明,便再难以接受失去。

——

大年初一,拜年之际。

沈家没有一个人能出门,坊里被堵的动弹不得。

全是来给沈老夫人拜年的!

如今在红泸县辖内,就连薛永安的名声,怕都比不得刁氏。

毕竟,她有个好孙女,还有个好孙婿。

那谁不想巴结两句,看能否换来个好工作呀?

这些人里头,三分之一是城内百姓,三分之一来自各军屯,还有三分之一,乃是来凑热闹的狭村人。

他们也想跟沈家套套近乎!

沈春行烦不胜烦,实在不想听人家问:

“啥时候成亲呀?”

“啥时候生娃啊?”

“啥时候给娃娃定亲啊?你看我家孩子咋样……”

她骑着薛永安便逃回县衙。

少年背着心爱的姑娘,悄悄从无人的角落溜走,既怕被发现,又舍不得走太快。

等二人磨蹭到县衙时,里头已经有人在等着。

“本想先给老夫人拜年,却实在挤不过大伙儿,只好把礼送来薛大人这里。”

褚梅一家坐在堂屋,正磕着宝儿端出去的奶油瓜子,见着二人腻腻歪歪走进来,忙露出“我懂我懂”的表情。

第218章 可我就是不喜欢

“褚大夫客气了,应是咱给你拜年才对。”

沈春行见宝儿没拿自个儿当外人,她索性也不拿她当外人,笑嘻嘻走进去,从桌上抓了把奶油瓜子。

装潢雅致的厅屋内瞬间被“咔嚓”声所占满。

薛永安见状,挥手喊来仆人上茶。

然后就看着他们“咔嚓”“咔嚓”。

“不是,还真是来嗑瓜子的啊?”沈春行喝了两盏茶,有些憋不住了。

这套路,通常是她给别人使的!

褚梅失笑,看了眼身旁的男人,葛大牛会意。

“头一次来薛府,都不知道茅房门开在哪边,宝丫头,你带我去转转吧。”

“……”

葛宝儿又不傻,瞧出他们要谈正事,依依不舍地松开挽住沈春行胳膊的手,陪着自家老爹找茅厕去了。

待屋内只剩下三人。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