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323)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李善长这会的提议,不仅仅是让百官惊讶不已,就连朱元璋和朱标,都有些懵了。

这实在是令人相当的费解。

“左丞相,下官以为,伯爵适宜,这侯爵是不是太过了。”

崔亮再度出面,不过这一次不是和朱元璋对立,而是和李善长对立起来。

李善长并不恼,只是转头看向崔亮道:“崔尚书,苏璟之功劳,天子殿下可还没有说完,若是不急的话,等太子殿下论完苏璟的功劳再看可否?”

他压根就没解释,或者说,他的解释的很简单。

苏璟的功劳,比现在说的还要更多。

崔亮稍显迟疑,而李善长则是对着朱标说道:“太子殿下,苏璟的功劳,应当还有不少,臣就不越俎代庖了。”

朱标微微点头,继续道:“苏师创狼宪,编鸳鸯阵,专克倭寇,今年我大明山东沿海倭寇之患,可解之。”

狼宪!

鸳鸯阵!

这东西一出口,奉先殿的内的武官们都是脸色一变。

作为对抗倭寇的利器,这狼宪实际上是非常先进的战法,自然是不只能够用来对付倭寇。

大明各部的武将,都有所了解,甚至不少也专门去了解学习了。

现在朱标说这狼宪和鸳鸯阵全是苏璟所创,他们的脸色自然就相当精彩了。

“崔尚书,我知道你不善军阵之事,或者你可以问问朝中武官,这狼宪和鸳鸯阵到底意味着什么。”

李善长朝着崔亮说道。

“不必,我知道狼宪和鸳鸯阵,也做过济南知府,虽然不说是善于军阵,但也是能看明白的。”

崔亮回答道。

这能够当上礼部尚书,崔亮的履历自然也是相当不错的。

早在元朝时期,他就做过浙江省省掾,之后投降,然后做了济南知府,再因为母亲的忧虑回去。

他是没专门领兵打仗过,但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还是有的。

狼宪和鸳鸯阵,他同样知道。

“那崔尚书以为,有此两样,够不够呢?”

李善长继续问道。

崔亮只是瞥了一眼李善长,看向朱标道:“太子殿下,这狼宪与鸳鸯阵之威力,尚需验证,或许等今年山东沿海战报出了之后,再行定夺方可。”

还是之前的老一套,这功劳不是不够,而是现在还不能真正体现出来,得等。

朱元璋听着李善长和崔亮两人的交锋,并未说什么,只是静静的看着。

他是皇帝,要说话,那就得一锤定音。

这会,还是先看看情况。

李善长则是说道:“崔尚书,我有些不一样的想法,无论是土豆红薯还是这狼宪和鸳鸯阵,你都说现在有待验证,那如果验证成功,苏璟岂不是可以封公了?”

封公!

这话一出口,殿内再度震颤!

封伯爵已经是非常让人意外的一个提议,这直接到封公爵,那就太夸张了。

大明开国,也就封了六位国公。

每一位都是大明奠基之肱骨,而且都是早早跟随朱元璋打天下,一路从龙而来。

苏璟是什么?

到现在还是白身一枚,履历就是空白一片。

这功劳固然大,但和封公之间的差距,还隔着十万八千里。

但偏偏此刻,李善长身为国公第一人,就这么给提了出来。

这事,也有人咂摸出一点不一样的味道来。

李善长,似乎并不是在帮着苏璟说话,而是有着一股捧杀的意味。

第二百四十三章 还是伯爵!仁远伯苏璟!

国公!

五等爵位之中的最高级别。

按唐制,郡王与国公并为从一品,而在明朝,正一品国公、郡公,从一品郡侯。

这种地位,根本不是一般人可以比拟的。

此刻,李善长直接将苏璟的功劳提高了封公的地步,那是等同于将苏璟架到了火上烤。

胡惟庸低着头,内心感慨不已。

姜还是老的辣。

李善长虽然一直都在说要退了,但这手段,可不像是一个要退的人该有的。

崔亮闻言说道:“左丞相,你贵为韩国公,此言何意?国公之爵位,非常人可以授予,苏璟之功劳再大,却也是不够的。”

封国公这事,明显是毫无可能的。

就算是朱元璋,那也得掂量掂量。

这一大批功臣还在呢,你就把一个连仗都没打过的小年轻,直接封公,那是铁定会得到大批反对的声音的。

就算是侯爵,依旧是有着相当多的功臣等着排队受封。

一旦封了侯爵,苏璟自然而言就有了一大堆的敌视者。

李善长回道:“崔尚书,我不过是按照你所言推论而已,况且,我并不是毫无根据,苏璟的功劳,可还没说完呢。”

要是直接说让苏璟封国公,那肯定是大问题。

但现在是崔亮被抓住了话语中的漏洞,事情就变得有趣起来了。

崔亮的脸色有些难看,但他的确是不好反驳。

这就是李善长的智慧了,想让苏璟封侯爵,那就直接说封国公,这样一来,退一步便是封侯爵了。

中庸之道,莫过于此。

殿内群臣,神色各异。

朱元璋高坐在龙椅上,淡漠的看着下方发生的一切。

朱标眉头微皱,也在思考着,这朝局的形势变化。

苏璟作为他的老师,他自然是不希望苏璟入了朝堂之后,陷入无尽的党争之中。

但朱标同样清楚,现在的苏璟,已经无法避免陷入党争了。

就像是此刻,明明苏璟根本不在,但围绕着他的事情,已经争论的喋喋不休了。

“标儿,继续说。”

朱元璋开口道,仿佛对下面的争论毫不在意。

明明苏璟的事情,是他一力在推行的。

朱标闻言,继续道:“苏师于不久前改进火器,制造出可以单人发射不需要点燃引线的火铳,现新式火铳第一批已经全部铸造和试验结束,装备神机营之后,战力立刻就能提升数倍。”

新式火铳!

又是一记重磅消息。

满朝文武,皆是震撼不已。

当然,早就猜到了这新式火铳是苏璟改进出来的徐达和常遇春,就显得相当淡定了。

新式火铳,那可是朱元璋连夜不睡觉,催促着宝源局下辖的火铳制造部分直接赶制出了第一把。

当场实验,并且取得了良好的成功。

新式火铳对于大明军事实力的增强,可比什么狼宪还有鸳鸯阵要厉害多了。

一个只是打倭寇的战法,另一个是直接将火器更新换代。

这根本不能同日而语。

朱亮祖整个人都是懵的,他作为武将,这新式火铳也早就拿到了手了。

在简单的尝试了几次之后,那是相当的爱不释手。

他也深刻的明白,这新式火铳对于大明军事实力的增强到底有多大。

但朱亮祖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这东西,竟然是苏璟改进出来的。

这马上徐达和常遇春就领命北伐了,新式火铳立马就能派上用场,对于接下来的北伐战局,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还是正面的影响。

苏璟!

为什么偏偏是你!

朱亮祖的内心呐喊。

他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也有些明白,为什么自己派出去的人,会直接杳无音信了。

能改造出这新式火铳的苏璟,这种手段,生效才是不正常的。

徐达一直没说话,但他一直都在观察着百官的反应。

苏璟的气候,已经有些压不住了。

今日朱元璋的这场大戏,唱的真是相当的精彩。

常遇春则是喜上眉梢,根本没有半点的掩饰。

别看他也是淮西集团的,但身为太子朱标的未来老丈人,他根本不需要和任何人结党。

苏璟是他两次的救命恩人,这对于常遇春来说,就是最大的恩情。

崔亮听着朱标的话,整个人也有些恍惚。

虽然他不反对苏璟入朝堂,但对于苏璟的观感,其实一直都不好。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