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431)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这要是换成其他的皇帝,那怕是要换太子了,才刚成年就如此忤逆,年纪再大点那还了得。

对于历史上大多数的皇帝来说,太子就是自己权力的竞争者,得时刻确保自身权力的稳固。

换太子也未尝不可。

但老朱和朱标不同,朱标可以算是封建王朝历史上地位最稳固的太子了,他要是造反,估计朱元璋还得给他出谋划策。

“父皇,苏师率性洒脱,若是强迫他做不愿做之事,那只能是事与愿违,儿臣相信,即便苏师不入朝堂,依旧可以为大明做出贡献!”

朱标朝着朱元璋认真道。

论对苏璟的了解,朱标肯定是第一人。

虽然朱标不知道苏璟有压箱底的黑科技这种东西,但他明显的能感觉到,苏璟对于皇权没有那么的敬畏。

朱元璋听着朱标话,冷冷道:“标儿,总有一天你会明白为父的苦心,好了,你下去吧。”

面对如此坚定的朱标,老朱终究还是没有选择继续教育。

儿子毕竟成年了,有自己的想法是很正常的。

一个合格的大明皇帝继承人,总不能事事都靠着自己来帮着做决定。

“是,父皇。”

朱标前脚刚走,后脚便有一封奏折送了上来。

“陛下,这是右丞相杨宪紧急送来的折子。”

太监朝着朱元璋汇报道。

“呈上来。”

朱元璋淡淡道。

很快,这封折子便到了朱元璋的手里,他打开一看,面色微微凝重。

杨宪竟然直接状告工部贪赃枉法,涉嫌工程造假贪污,想要彻查工部。

“竟然把手伸到工部了,杨宪啊杨宪,你的胆子真是越来越大了。”

朱元璋冷冷道。

既然已经对杨宪的行为已经有所了解,但不管他什么折子,老朱肯定都会带着怀疑的目光去审视了。

工部的工程问题,早在年前的年终审计之中便已经将问题披露了。

当时老朱已然处理了一大批的官员,杨宪这折子,怎么看都有针对的意思。

朱元璋提笔就要否了,但随即就想到了什么。

短暂的思考之后,老朱拿起毛笔,在上面批了个准许的回复。

“来人,立刻把这折子给送回去。”

朱元璋说道。

虽然杨宪已经是注定了结局,但老朱向来是个物尽其用的主子,在杨宪被处理之前,他还是要再用一下杨宪的。

很快便有人将折子给拿走,按照老朱的吩咐迅速送往中书省。

朱元璋眉间冷色,目光深邃。

第三百一十一章 归家还是归狱

牛府。

苏璟闲来无事,正看着书报。

民报虽然更加的有趣些,但上辈子苏璟早就被uc震惊体轰炸过了,早就绝缘了。

相较之下,书报虽然很多都是对朱元璋的歌功颂德,但具体的内容却很简洁明了。

大明一些重大的事件,很清楚的就能了解到。

苏璟一口气将自书报发布以来所有的内容都看了一遍,总算是将最近大明境内发生的大小事情都了解了一通。

要说这书报上的内容,和苏璟上辈子在史书上了解到的,那可是大不相同。

“历史果真是胜利者书写的啊!”

苏璟微微感慨了一句。

上辈子他所看的史书,特别是明朝的历史,基本上都是在清朝撰写的。

不仅仅是明朝这样,之前的朝代也都是这个样子的,后一个朝代建立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撰写前朝史书。

就好像明朝修撰《元史》一样,这是约定俗称的规矩。

目的么,自然也很简单直观。

用修撰前朝史书的方式告诉自己治下的百姓,前朝已经灭亡,现在是新的皇朝了。

毕竟,皇朝的更迭,不是将所有的百姓都替换一遍。

如此一来,才能让百姓更加快速的接受这朝代的更迭。

既然是带着这样的目的,那么对于前朝历史修撰的时候,自然会带上一些主观色彩,或者说叫做刻意的贬低。

毕竟,每一个开国皇帝开创新的皇朝,都认为自己是替天行道,代表的正统。

前朝若是太好,那岂不是说明自己得位不正了。

虽然修撰史书讲究的是一个公正客观的记录,但还有春秋笔法,同样的一件事,用不同的方式叙述出来,表达的意思那是天壤之别。

苏璟现在看着书报,与自己记忆里元朝的历史记录相印证,便有了如此的感慨。

“苏师!苏师!”

就在这时,朱标急促的声音响起,他从奉先殿出来,便火急火燎的朝着牛府,也就是苏璟这边赶来了。

苏璟看着上气不接下气的朱标道:“牛懿,怎么了,如此着急忙慌的样子,可不像是你。”

朱标虽然年幼,但在朱元璋的教导下,也有着王者威仪。

绝大多数时候,都是非常冷静和淡定的。

现在这副样子,就算是苏璟见到的都不多。

朱标缓了一口气道:“苏师,咱们可以回家了。”

回家?

苏璟一愣,随即反应了过来,说道:“你就是来和我说这个的?”

不用说,这肯定是朱标极力和朱元璋促成的。

毕竟,苏璟在牛府呆着,那是他和朱元璋的一种无言的默契。

老朱不动强,而苏璟也不翻脸。

没想到朱标竟然主动去找老朱,老朱还答应了。

“是的,苏师,我们今天就可以收拾东西回去了。”

朱标点头道。

他知道苏璟很想回去了,事实上,他自己对于溧水县的生活,也很期待。

和在应天府不一样,没有那么多复杂的事情需要处理,也没有那么纠结的事情。

朱标的内心,不知何时,生出了一抹逃避的情绪。

谁让他现在还只是一个十六岁的少年,内心深处偶尔迸发出这样的情绪,其实也正常。

当然,朱标并不知道自己这是想逃避了。

“不急,又不是跑路,这么着急做什么。”

苏璟笑着说道。

朱元璋都同意了,那就是大大方方的回家,朱标收拾东西立马走,总有种逃跑的感觉。

朱标立刻道:“一切听凭苏师的安排。”

苏璟看着朱标道:“牛懿,你和我回去没关系吗?”

看了这么多书报,苏璟对于现在大明的情况也有了一些了解,朱标这个太子,说实话,有很多事需要他来做。

自己回去溧水县,朱标还跟着,那这些事情该怎么办?

就说眼前,火器局的建设工程已经开始,朱标那可是总监督,他要是还跟在自己身边,那总是不合适的。

朱标迟疑了。

自己现在身上的担子很多,或许是因为朱标成年了,朱元璋明显将更多的大明事务安排给了他。

大大小小的事情,都需要朱标亲自出面处置。

“好了,你还是安心做你自己的事情吧,为师这边呢,自己能安排好的。”

苏璟笑着安慰道。

苏璟不愿入大明朝堂为官,但他同样也不会将太子朱标带走。

这可是大明未来的继承人,即便是在苏璟已知的开始中,十几年后朱标会死于非命,但对于现在并没有什么影响。

朱标依旧是朱元璋最重视的继承人,没有其他任何子孙后代可以和朱标相比。

“苏师,学生……”

朱标欲言又止,他很想跟在苏璟身边随侍左右学习,但现在显然已经没有这个条件了。

苏璟淡淡道:“男子汉大丈夫,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再说了,我们又不是不再见了,溧水县而已,很近的。”

要说遗憾,苏璟还是感觉很遗憾的。

自从知道牛懿的身份就是朱标之后,苏璟便知道,自己将朱标培养成科学先锋的想法,肯定是无法实现了。

“苏师教诲,学生谨记。”

朱标认真点头,然后便离开了牛府。

他现在的事情,还真是挺多的,没时间在苏璟身边一直接受教导。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