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44)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放心,妙云也是我看着长大的,她没事。”

朱元璋笑着说道。

别看他这会笑嘻嘻,但其实早就调查过了。

徐妙云确实只是巧遇,并没有被谁授意去寻找苏璟,也不知道太子朱标就在溧水县。

所以,朱标此时的心情,还是愉悦的。

听到朱元璋肯定的回答,徐达这才松了一口气,他询问道:

“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妙云说她暂时回不来了,是什么意思?”

确认了自己女儿的安全,徐达这才有心思去思考其中的关节。

朱元璋并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笑吟吟的说道:

“天德,你平日领兵打仗,奇谋正技,无一不通,这点事,真想不到吗?”

徐达没有一皱,想了想近日这紫禁城内的动静。

风暴的核心,似乎只有一个人。

苏璟!

“是那位苏先生!”

徐达脸色一惊,说道。

朱元璋点点头道:“没错,正是他。”

徐达有些感叹道:“还真是灯下黑了,最近宫里宫外都在传这位苏先生,不知道多少人打听,但就是没半点消息。”

“没想到竟然就在不足应天府百里外的溧水县,陛下真是高明!”

整个皇城都在找的人,其实就在眼皮子底下。

朱元璋笑道:“也就是凑巧而已。”

这事,还真是巧合。

徐达则是问道:“那不知道妙云什么时候才能回家?”

作为一个武将,徐达也算是智勇双全。

他并不想掺和太子朱标的事情,也无意寻找苏璟。

以他的功劳,只要安安分分,徐家就绝对不会有什么事。

他现在关心的,也就只有女儿徐妙云什么时候能回来了。

“想回来的话,那自然是现在就可以回来。”

朱元璋看着徐达,话却只说了一半。

徐达心直口快道:“陛下,您有什么想法,还请直言。”

朱元璋笑道:“其实不是我的意思,是皇后。”

“皇后的意思?”

徐达一愣,有些不太明白了。

朱元璋继续道:“苏璟才学兼备,能力非凡,现在正教导太子。”

“妙云素有才名,苏先生之名她怕是早就听说过了,或许能和太子一起在苏先生身边学习一下。”

徐达听完算是明白了,这是让徐妙云也拜苏璟当老师。

听着确实是不错的,自己女儿虽是女子身,但才学却不差。

能当太子的老师,当自己女儿的老师,那肯定是绰绰有余的。

但徐达只是略一思索,便摇头道:“陛下,此举不妥,还是让妙云回家吧。”

“陛下放心,苏先生和太子之事,臣绝对不会向外透露半分。”

徐达十分恭敬,话语却是相当的坚定。

朱元璋看着徐达的反应,并没有太过意外。

徐妙云毕竟是女子,总归是要讲些名声的。

这苏璟教导太子又不是在大本堂中,一切消息都被朱元璋封锁。

徐妙云确实不合适。

“那行吧,我也就是问问,并不强求。”

朱元璋淡淡道:“我这就传令过去,妙云很快就能回来了。”

徐达恭敬道:“多谢陛下。”

很快,徐达便离开了皇宫。

原本不曾在意的苏璟,此时也落入了他的视野之中。

这一次朱元璋的询问,徐达可是看出一些不一样的东西。

苏璟,颇受朱元璋的重视!

徐达迈步而出,目光坚定,咱徐家不蹚这趟浑水。

第五十二章 贪官污吏只是小事

这皇宫里热闹,皇宫外也差不多。

苏璟此时已经来到了苏氏布行之中。

“苏师,这位是我的表妹余云,过来买绸缎,正巧遇见了。”

朱标朝着苏璟介绍道。

为了不暴露身份,还是编了一个新名字。

徐妙云朝着苏璟微微欠身道:“见过苏先生。”

得知眼前这位就是最近教导太子朱标的老师,徐妙云那也是相当的恭敬。

苏璟微微点头,这徐妙云虽然年纪小,但是一看就出身大户人家,肯定不简单。

不过苏璟也没多问,只是说道:“牛懿,走,跟我去挖红薯。”

距离刚种下红薯,已经过去快三个多月了。

终于到了收获的季节。

“好的,苏师。”

朱标麻溜的跟上苏璟,十分的自然。

这可把一旁的徐妙云看的有些惊讶了。

苏璟的名声,在家的时候她就听过了。

教导太子的名师!

她原本也是有些期待的,但此时心里却有些打鼓了。

先是看见太子在这布行当伙计,再是被拉着一起干农活。

这……

哪里像是一个老师?

“余云妹妹,你也一起来吧,反正无事,过来看看也好。”

朱标朝着徐妙云说道。

他也是为了徐妙云好,要是徐妙云不跟着他,怕是要被拱卫郎监控起来。

在自己身边,起码自由些。

“好的。”

徐妙云点点头,跟着朱标一起出发了。

至于她身边的家丁仆人,则暂时都留在了城内。

田间地头。

苏璟和朱标那都是相当的熟练,锄头落下,挖开泥土,露出了下面的红薯。

“看看,这就是红薯,我之前和你说过的,比土豆产量还高的东西。”

苏璟拿起一个大红薯,直接跑到田沟里清洗了一番,然后用随身携带的小刀切开。

“尝尝吧,味道不错的。”

苏璟笑着递给了朱标,又对着不远处的徐妙云说道:“余云,你也试试。”

“多谢苏师。”

“多谢苏先生。”

朱标和徐妙云接过红薯,各自咬了一口。

好吃!

两人对视一眼,眼中都满是惊讶。

这其貌不扬的红薯,味道竟然如此甘甜!

“怎么样,不错吧。”

苏璟看着两人的表情,十分自得道。

红薯,那可比土豆能干的事情多了。

两人很快吃完,朱标因为接受过土豆的冲击,所以还好些。

徐妙云则开始询问起来红薯来。

苏璟正高兴,也是十分详细的回答着。

“原来如此,红薯竟然有如此之多的用处,苏先生真是厉害。”

徐妙云听着苏璟的介绍,只觉得红薯真是个宝贝。

吃、酿酒、制糖、做红薯粉……

待到徐妙云问完,朱标也开始询问起来。

不过和徐妙云不同,朱标的关注点主要在种植的方式方法,种植时间,种植难度和产量这方面的问题。

自从了解了人地矛盾之后,朱标便一直都在思考解决的办法。

土豆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的红薯,大大增强了他的信心。

粮食的产量增加,意味着可以养活的人口也大大增加。

大明可以延续的时间,好似又变长了!

“大明有苏师,真乃百姓之福。”

朱标朝着苏璟躬身道,真心实意的感谢。

苏璟摆摆手道:“这些虚的说着没劲,百姓有福没福也不是我能影响的,别给我扣高帽子。”

朱标认真道:“苏师,有此红薯,我大明百姓便有了更多的粮食,若是遇上饥荒,红薯便是救命之物啊!”

“如此大恩德,苏师又岂能说没影响。”

高亩产,加上易种植。

不得不说,红薯其实相当优秀了,虽然吃多了胃会反酸难受。

但真到了快饿死的时候,谁又会管那么多呢?

一旁的徐妙云也是附和道:“苏先生,牛哥哥说的是啊,是您太谦虚了。”

苏璟看了看面前的两人,朱标倒是有点小大人的样子了,而徐妙云则是个小女孩。

也就是大户人家的孩子,才能出来买绸缎,正常只能当劳力。

“百姓的粮食够不够吃,和粮食的产量有关系是有关系,但没那么大的关系。”

苏璟淡淡道。

这下就轮到朱标和徐妙云疑惑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