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486)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亏你还记得。”

李善长淡淡道:“我早就和你说过,苏璟不是一般人,你就是不信。”

“我告诉你,今日苏璟说我园子像狮子林的事情,大概是他故意的。”

李善长不相信苏璟会不知道这件事的漏洞。

所以,只有一个可能,那就是故意的。

胡惟庸一懵,顿时觉得一切都不在自己的掌控之中了。

不,是一开始就不在。

“惟庸记住了。”

胡惟庸也没有辩解什么,已经发生的事情无法再改变,接受并且牢记。

后悔是这个大明朝堂之上最没用的东西,因为后悔的时候,就是身死的时候,杨宪就是最好的例子。

李善长点点头,胡惟庸的这一点让他很满意。

一味的给自己找理由,完全就是不成熟的表现。

“惟庸,你知道苏璟还和我说了什么吗?”

李善长又道。

胡惟庸立刻道:“惟庸愿闻其详。”

李善长说道:“今日苏璟给我的鱼喂食,说这鱼啊,没有人聪明,吃饱了也不知足,还要一直吃,这要是一直喂,那不就撑死了。”

“你可知苏璟这是何意?”

胡惟庸身子一震,沉默片刻后说道:“苏璟此言有些过了吧,竟然敢将咱们比作鱼,还是撑死的鱼!”

李善长看向胡惟庸道:“那你觉得苏璟说的对吗?”

淮西集团的现状,李善长这个现任掌舵人是最清楚的。

势力越发的庞大,文臣武将兼备。

整个大明朝堂上下,那是遍及各个位置,更是占据了不少高位。

这样的淮西集团,已然成为大明朝堂最大的集团。

这人多了,自然各种乱象也就会多。

以权谋私的事情,那不要太多,根本就无法禁止。

李善长有时候也深感无力,自己对于下面人的掌控,越发的薄弱。

这亦是他想要退的原因之一,明哲保身。

“丞相的意思是,想让惟庸壮士断腕?”

胡惟庸没有直接回答李善长的问题,而是转而反问道。

这领悟能力,相当的不错。

李善长说道:“怎么,你没有壮士断腕的勇气?”

两人虽然没有明说,但这意思很明显了,淮西集团已经有尾大不掉的趋势了。

李善长这个老掌控人,没法做出太大的改变。

毕竟都是自己的老熟人,有些话不好开口,有些事不便去做。

但如果是新旧交替,那变化就很自然。

到时候,一些必要的措施就可以实行起来,该处理的人也可以处理,该警告的就警告。

只有这样,淮西集团才能更加的安稳。

“惟庸绝不退缩!”

胡惟庸立刻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开玩笑,这样的问题,想都不用想就知道答案。

哪怕是李善长没说,他也肯定会自己做。

一旦他上任,总要找些理由提拔自己的亲信,但职位就这么多,朝堂就这么大。

一党独大的事情,现在的胡惟庸还是很清楚不能做的。

既然如此,只有在自己的集团内部,替换掉一些人。

现在的李善长这话,就是给了他一个无比正当的理由。

“好,我果然没有看错你,惟庸。”

李善长点头,十分的满意。

他当然清楚胡惟庸会借此做些什么,但自己都要退了,总不能还霸占着原来的权力不罢休。

朱元璋可是很警惕手下的臣子权力的。

胡惟庸也是直接表忠心道:“丞相放心,惟庸任何时候都是您的下官。”

“惟庸,之前你对苏璟做过一些事情吧。”

李善长问道。

胡惟庸立刻开口:“丞相,惟庸当时糊涂,此事是这样……”

“不用。”

李善长直接打断了胡惟庸要说的话:“事情是你做的,我知道不知道没有多大的区别,我信任你,我只是告诉你,最好把尾巴清理干净,不要被追查到。”

这话说的很漂亮,似乎是很信任胡惟庸的样子。

但实际上,李善长就是不想沾上事。

毕竟苏璟这预测的本事,实在是给李善长太大的震撼。

有这样的本事,朱元璋还如此的信任苏璟。

这要是苏璟想要对付谁,几句话的事情而已。

关于杨宪的事情,李善长也调查过,其中就有着和苏璟分不开的关系。

这到底是不是苏璟的操作,谁也不知道。

谨慎!

李善长只想自己能安度晚年,可不能在这个节骨眼出乱子。

“惟庸明白!”

胡惟庸沉默了片刻,认真点头道。

他现在是彻底的把李善长的话记在了心里了,对于之前的草率行为也有些后怕。

去尾巴这事,不用李善长提醒,他也会做。

第三百四十六章 欲言又止的孙平

次日一早。

牛府外,苏璟早早的收拾好了行李,他要回家了。

当然,是回溧水县的小院。

“苏师!”

“苏先生!”

……

苏璟还未上马车,几个身影便出现在苏璟的面前了。

自然是朱标等五人,得知苏璟今日要离开的消息,他们马不停蹄的就过来了。

“你们怎么来了?”

苏璟看着眼前的五人笑道:“昨天才见过,也不至于如此吧。”

为首的朱标说道:“苏师,我们是来送送你的,顺便感谢一下苏师的教导。”

身后的几人也是目光注视苏璟,眼神里满是尊敬和不舍。

“我就回溧水县而已,你们若是想我的话,完全可以去找我,路途又不算多遥远。”

苏璟笑着说道:“当然,若是你们来找我,那可就要做好被我考校的准备。”

虽然现在严格意义上的来说,只有朱标和朱橚是他的学生,但其他的三个,也都上过苏璟的课。

在苏璟的心里,他们也都算是自己的半个学生了。

“苏先生放心,我们一定认真努力学习,随便您怎么考校都行。”

朱樉立刻回答道。

这话若是让朱元璋听到,那定然会惊讶不已。

因为平日里大本堂的学习,朱樉可是最心不在焉的那个。

不要说考校了,就是让他读书都能读不通顺的。

现在的朱樉,却是能够主动说出这样的话来了,简直比太阳从西边出来还夸张。

“好,秦王,你说的我可记住了。”

苏璟点点头,算是给朱樉一点压力。

朱棡说道:“苏先生,这是学生的一点心意,还请苏先生收下。”

说着朱棡便从怀中掏出了一本书递到了苏璟的面前。

苏璟有些好奇,接过书本一看,是一本古诗集。

“学生知道苏先生资产颇丰,钱财不缺,故而寻找到了这么一本古诗集,据学生所知,这是孤本。”

朱棡认真说道。

这一番操作可把一旁的朱樉看愣了,自己这个三弟啥时候还准备礼物了。

“孤本!”

苏璟眼前一亮,说道:“晋王真是有心了,孤本珍贵,但其中诗文想必更加珍贵,想来晋王应该不介意我将其刊印传播出去吧。”

“既然已经送给苏先生,那自当随苏先生处置。”

朱棡十分大度的说道。

孤本珍贵就珍贵在这个‘孤’字上,而苏璟要将其刊印传播,这珍贵性便会丧失。

但朱棡丝毫没有任何的异样,对于自己辛苦寻来的孤本被这么处理完全没意见。

苏璟看着朱棡点点头道:“晋王看来是真的不介意,知识是最不应该被垄断的东西,只有传播,才能让其开枝散叶,不断的诞生新的东西。”

“若是什么东西都敝帚自珍,那么不管多么厉害的东西,最终也只会消亡。”

朱棡认真朝着苏璟躬身道:“学生受教。”

此时朱棣先前一步,对着苏璟道:“苏先生,学生没有礼物,也不知道该说什么,只能祝先生一路顺风了。”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