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老朱,咱说好的不急眼!(734)

作者:南边不亮北边亮 阅读记录

但偏偏这里又是京城,什么手段,都无法逃过朱元璋的眼睛。

苏璟陪同太子朱标外出巡视,这便是胡惟庸等到的机会。

只是,不知道朱标的行程,那就无法提前安排,对付苏璟也就成了笑话。

“不知道,仁远伯来为我诊治,只说了诊治之事,并未提及其他。”

朱亮祖再度摇头。

这会胡惟庸已经有点忍不了了,问什么都不知道,你是个拨浪鼓吗?就会摇头?

“哦,我听说,不久前侯爷还去了一趟仁远伯府答谢仁远伯,就没聊些什么?”

胡惟庸再度发问。

朱亮祖内心越发的肯定,自己的行踪,这家伙肯定找了人盯着。

或者,仁远伯那边,胡惟庸派了人盯着。

还好没有搞什么私下见面,不然还真不好解释。

“真没有,胡大人,今日已晚,要不然你先回去吧。”

朱亮祖主打一个一问三不知,就是装死。

胡惟庸看着朱亮祖,笑容缓缓消失,眼神也变得有些锐利起来。

“侯爷,你这就有些不好了吧,这仁远伯刚入京时,你可是找我帮你做了件事的。”

胡惟庸不再伪装和善,直接点出了当初朱亮祖求助他的事情。

没错,正是苏璟被刺,朱元璋将其召入京城,在苏府暂歇时,让朱亮祖办成洒扫的下人,混入苏府之中。

这件事,是胡惟庸秘密帮朱亮祖办的。

朱亮祖脸色微沉,沉默了。

当时情况紧急,他能想到的帮手只有胡惟庸,朱亮祖完全没料到事情后面会发展成现在这般。

此刻,朱亮祖内心不断思考着该如何回答。

“怎么?侯爷总不至于记性差到这种程度吧?”

胡惟庸冷冷道。

朱亮祖沉思一会之后说道:“本侯自然是记得的,只不过那晚并未发生什么。”

“嗯?”

胡惟庸眉头一蹙道:“侯爷,你莫不是把我胡惟庸当成三岁稚童?”

显然,胡惟庸不信。

你朱亮祖大费周章,一定要在皇上见苏璟之前见苏璟一面,肯定是有非常要紧的事情。

什么都没有发生,这怎么可能?

朱亮祖却是神色淡然道:“我说了,胡大人不信,那我也没什么办法。”

“哼!永嘉侯,你还真欲欺我胡惟庸不成!”

胡惟庸面色清冷道:“你与那苏璟,已经是不死不休之仇,他能那么大度的原谅你?你又能不计前嫌?”

不装了,胡惟庸直接将朱亮祖和苏璟的关系挑明了。

只不过,现在的朱亮祖脸色却是十分的轻松,并未有任何的愤怒或是急躁。

“胡大人,这只不过是你自说自话罢了。”

朱亮祖笑道:“你胡大人自然是希望我与仁远伯不死不休,你好坐收渔翁之利,还真是打的一手好算盘。”

“我朱亮祖大半辈子在打仗,先前还真没弄明白你的那些道道,不过还好,我现在想通了。”

“我与仁远伯,本就无利害关系,为何要结仇?而你胡大人,一见我与仁远伯冰释前嫌,就急不可耐,其实真正着急的是你吧,胡大人!”

朱亮祖的话直接让胡惟庸怔住,他都怀疑是不是有人教朱亮祖说话了。

但今日来此,本就是突然之事,朱亮祖身边也没其他人。

“侯爷,你是不是误会什么了?”

胡惟庸语气一软道:“那苏璟来势汹汹,日后进入朝堂,势必成为一方势力,到时候,咱们的生存空间,可就要被压缩了。”

朱亮祖是淮西党的,胡惟庸可没想过把自家人推到外面去的道理。

朱亮祖淡淡道:“胡大人,话是这么说没错,但我乃是武将,仁远伯就算是进入朝堂,也不可能领兵打仗吧,所以仁远伯与我,其实并无冲突,反倒是如胡大人这般的文官,恐怕很不想看到仁远伯入朝堂吧。”

都是入朝为官,但文官和武将,那是两个不同的派系。

苏璟这样的人才,皇上老朱肯定是舍不得让他去打仗的。

所以,苏璟发展的圈子,那就是在文官里转悠。

此言一出,胡惟庸也感觉到了难缠,这个朱亮祖,之前可不像有这种脑子的。

明明是随便一激,就会直接暴起的性格,怎么现在还能冷静分析了。

“话虽如此,但若是对苏璟不管不顾,未来的大明朝堂,恐怕就是他的一言堂了,永嘉侯真就觉得不会牵扯到自己吗?”

胡惟庸继续开始劝说朱亮祖,这一次却是动之以理晓之以情了。

只不过,想明白的朱亮祖,回答的倒也很干脆:“胡大人,话是这么说没错,但不管怎么论,我朱亮祖也不是第一个该着急的人是吧。”

“此时呢,我觉得胡大人可以去找找其他人,胡大人觉得如何?”

大明朝堂之上,是有党争。

淮西党也是一家独大之态势,但在淮西党内部,那也不是铁板一块。

朱亮祖之前是没想清楚想明白,有些时候,自己并不需要和淮西党的所有人处好关系。

甚至有些关系不好,才显得自己正常。

所以,他此刻也无需对胡惟庸多么的‘友好’,淮西党也不是胡惟庸说了算的。

“侯爷,唇亡齿寒的道理你总该明白的!”

胡惟庸有些急了。

朱亮祖竟然不接招,这就好像一拳打在了棉花上。

看着这样的胡惟庸,朱亮祖内心是兴奋的。

他淡淡道:“我当然明白,但之前我已经做了足够多了,胡大人总不能抓着我一个人出力吧?至少在看到其他人发力之前,我是不会再做什么了。”

就是打太极,根本不理会胡惟庸。

朱亮祖这一波,属实让胡惟庸难受的紧。

“永嘉侯,你莫不是已经与苏璟达成了什么协议?”

胡惟庸到底是胡惟庸,脑子还是灵光的。

朱亮祖这般表现,太反常了。

听到这话,朱亮祖心里咯噔一下,但他想到了苏璟曾经对他的告诫。

大明朝堂之上,所有的党争都是笑话。

因为裁判才是决定胜负的唯一存在,而这个裁判,就是皇帝朱元璋。

“胡大人,你若是觉得我有,那我说什么也没用。不过我也奉劝胡大人一句,你若是真要逼我,那我投向仁远伯也未尝不可,现在朝堂上下,谁都知道仁远伯未来可期,我现在加入,也算是弃暗投明了吧。”

朱亮祖平静的说道。

解释是最无用的东西,朱亮祖一早就明白了这个道理。

自己和苏璟之间的关系,哪怕胡惟庸认定的再死,那都没意义。

因为他一个人,并不能决定整个淮西党的意志。

胡惟庸沉默了,或者说,他已经不知道该怎么和朱亮祖继续聊下去了。

话说到了这份上,胡惟庸明白,朱亮祖已经不能成为自己对付苏璟的马前卒了。

这家伙,脑子开窍了。

“好了,天色已晚,我记得刚才胡大人说自己身体不适,还是早些回去休息吧,毕竟胡大人身担重任,可不能累坏了身体。”

朱亮祖直接闭门谢客了。

胡惟庸没有再自讨没趣,冷冷道:“那便多谢永嘉侯的好意了,我这就走。”

“慢走不送。”

朱亮祖目送胡惟庸离开了自己的府邸,眉头上喜色已经压不住了。

之前和胡惟庸相处,哪有现在这般畅快的时候。

和苏璟握手言和,倒也不算什么是坏事。

“老爷,胡大人已经走远了。”

管家汇报道。

朱亮祖微微点头:“知道了,今日本侯爷高兴,全府上下,这个月的例钱都能再领一份。”

“多谢侯爷!”

管家立刻躬身谢道。

再领一份例钱,等于多了一个月的工资。

这多发钱,就没有谁不爱的。

朱亮祖笑道:“行了,快去通知其他人吧,本侯爷要看到全府上下都笑容满面!”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