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 作者:名剑山庄_第1126页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须知在明末养一个士卒一年才有十几两银子。折合一月,才一两多。但是那是要卖命的。是高危职业。而如果一个月半两银子,一年就是就是六两银子。

而六两银子带的大抵能购买二十石大米。而每人一年吃饭大概在三四石左右。也就是说,这已经够养一家人了。但是实际上,大明百姓根本没有吃过那么奢侈。

很多人根本没有看见过银子是什么样子的。

不用冒什么风险,这个工钱已经算相当不错了。

县太爷一年也不过几十两而已。

小老百姓也没有太多的要求。

于是,一声令下,大家都准备开工了。好在很多人在家乡也服过徭役,知道怎么组织人做工的,经过一段时间的混乱之后,在张友直的主持之下,劳作也看到比较整齐起来。

只是,张友直静下心来,总觉得莫名其妙。

人生的机遇,总是很玄妙。张友直现在还没有想明白,今天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似乎很多事情推着他走。他不知道怎么回事,就变成这样了。

蒲州社?他现在还觉得莫名其妙。

这个问题,在无数年后,白发苍苍的张友直回忆起今天,还是觉得不能理解。只能寄托为冥冥之中的气运选择了他。让他有机会,一飞冲天。

而且一飞冲天的不仅仅是他,还有蒲州社。

很多人生之中的重大选择,在当时都看不出来有多重要,真正明白,是在很多年之后了。而张友直也是如此。

张友直如何?不过是何夕影响天下中一个小人物而已。何夕从来没有想过那么多,而今他也有自己的烦恼。

第六十三章 皇帝巡幸乎?

杨震回到何府。

新北京还没有修建好。何夕的府邸其实在香河县北边。没有在城池之中。方便就近监督新北京城工程。而朝廷新设的北京三司都在何府附近。

也就在这里形成一个小小的聚集。

也变得繁华起来。

杨震来到后院之中。

何夕依然在忙于案牍。何夕见杨震回来了,说道:“那个什么张大郎怎么样了?”

杨震将自己的安排一五一十地说了。

何夕叹息一声说道:“有我一张名刺,没有我一张名刺就差这么多?”

杨震说道:“恐怕是了。”

何夕说道:“那就按姚先生之前的方案来办。”随即何夕拿起身边一份名单。这一份名单不是别的。就是河北各县中,在何夕派系之中的人名。

很多事情姚广孝总是有办法的。

只是他不说。

何夕也明白,姚广孝为什么不说。

因为这一件事情,怎么看怎么问题多多。

如果用朝廷名义征召,有这样那样的弊端。但是如果地方强力人士的人脉征召。就没有问题的吗?不,恐怕问题会更大吧。

何夕可以为张大郎一个人提供担保,让带着五百人来到北京,如果何夕为很多提供名刺,十几万人都是以何夕的名义来到北京,何夕的问题就大了。

想来想去,何夕终于选了后者。

就是将自己派系之中,河北各县里人物挑出来,让他们以自己的名义,或者以自己家族的名义办这一件事,成为劳务中介。其实只要办好了。这是可以赚钱的。而且在本乡本土是会很有影响力的。

同时,何夕也在打造自己的基本盘。

毕竟北方士大夫不能说没有,与南方士大夫的实力简直不能相比。河北河南山东一些地方,更是移民过去的。没有强盛的宗族力量。也没有太多读书人。从明初南北榜案就能看出来。

总体上也没有很多儒家的传统。而很多明代笔记之中,鄙视北方风气浅薄。也能体现出来。

所以大部分老百姓,很现实,谁能带他们赚钱,谁就是地方的老大。谁在家乡就有影响力。

虽然说,营造一些地方豪强。对朝廷本身,是好是坏,是对是错,何夕还想明白的。但是却觉得,与其利用原来的官府体系,不如这样来。因为官府之中,儒家士子还是多数的。

何夕深深看了一眼名单。将这名单郑重收在一边,这里面的人名,将来都会很重要的。

何夕说道:“杨震,我给你说的事情,你想得怎么样了?”

杨震说道:“大人,关乎北京土地的事情,我已经有一些眉目了。这事情固然是能做的。但是学生觉得,这北京的土地的价格是上不去的。因为北京毕竟是陪都,大明真正的京师是南京。如果北京成为京师,这里地价可以高上十倍有余。但是而今——”杨震微微一顿,说道:“价格恐怕达不到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