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明公务员 作者:名剑山庄_第477页

作者:名剑山庄 阅读记录


每一件事情,先考虑朱元璋的选择。再考虑自己的利益。然后从中间融合折中。如果不能,那就以朱元璋的意见为主。

何夕是什么人?太子很清楚。

他不知道,朱元璋为什么这么看重何夕。但是他知道,未来大明的丞相,定然有何夕一席之地。甚至很有可能是父皇留给自己的丞相。虽然太子有些地方不大满意何夕。但是也承认,何夕是有才华的。

而且何夕的意见也是有可取之处的。

开疆扩土,是每一个皇帝都想做的事情,太子而今不是皇帝,不妨他以皇帝的思想考虑。先在南洋插上一手,以待将来。成的话,将南洋成为大明的西域,不成的话,留下一个藩国镇守,是进退两全之举。至于爪哇的什么?

并不重要。反正大明已经因为这一件事情进入南洋。对爪哇的影响,可比死几百人要重要得多。

已经达到惩戒效果了。

太子的选择,已经很明白了,首先父皇一定会支持,其次战略可行,对国家有利。难不成太子真为了区区腐儒之言,什么事情都不做了。

太子受士大夫影响很深,但仅仅是影响而已,他真正的老师其实只有一个,是朱元璋。

朱元璋将太子一直带在身边,不就是为了言传身教。

什么两策结合而行之。只是一个委婉的说法。

朱元璋露出一丝笑意,说道;“我儿说说。”

太子说道:“抽浙江,福建,广东三省水师兵马,建立南洋水师,远赴南洋。并在南洋清扫海盗,建立驻地。留人镇守即可。”

何夕也听出来了,太子本质上也没有在南洋大动干戈的意思,留人镇守,这几个字是很值得玩味的。留一个巡逻点也算留,一个城池,也算留。

朱元璋说道:“何夕,你觉得如何?”

何夕只能说道:“臣谢陛下,谢太子。臣无异议。”

朱元璋说道:“既然如此,就将人选一并定了吧。”

何夕说道:“臣有一事,不知道当讲不当讲。”其实,何夕不想在这里说这个事情,但是冯胜的眼神一直飘向他。何夕知道,该他实现诺言的时候了。

朱元璋说道:“讲吧,朕什么时候不让人说话了。”

何夕说道:“以藩王外封的原则,臣以为不若令一藩王镇守南洋一地。之前靖江王就藩。有些太仓促,令要就藩的藩王,一并从征,或者令藩王下面的人从征,也要打前站?陛下以为如何?”

朱元璋听了,第一个反应是,这就是何夕与冯胜的交换条件?不过,朱元璋细细想来,也不是不行。

朱元璋对自己几个成年儿子的能力还是比较信任的。觉得他们是能做好坐镇南洋这个任务。甚至将来镇压住爪哇也不是不行。

好吧,这既有朱元璋的好几个儿子的确很出色。同时也有父亲看儿子,总是有光环的。

朱元璋说道:“太子,你既是储君,又是长兄。这一件事情,你怎么看?”

第九十章 突如其来

太子能怎么办?

且不说太子本性还是好的。即便太子本性是坏,在这个时候,也必须做出一个好兄长的样子。太子说道:“此事太过危险,先打几年基础,再让弟弟过去吧。”

“臣举荐周王殿下迁藩南洋。”冯胜说道;“小女多次来信,说周王艳羡靖江王殿下,也想就藩海外。毕竟在海外就藩是一个辛苦的事情,而今他还年轻,自然想早早下手。为子孙后代留一下方基业。之前不是没有机会,而今有了机会,老臣只能拼了这张老脸,来求陛下了。”

朱元璋说道:“好了,你这张老脸且留着吧,周王这是朕的儿子,他有此意,我岂能不答应,准了。”

其实冯胜真正打动朱元璋的话,是周王想趁早下手。

朱元璋知道自己大概也是洪武三十一年病故,屈指不过十几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但是他儿子不少。而今封藩又不是在国内,随随便便就行。在国外,就要想办法了。

他而今不开始安置儿子们,等将来,他死了。太子或者太孙继位,会如此用心对待自己叔叔们吗?

正是这个念头,让朱元璋有了对南洋大动的想法。

原因很简单,往北打,其实仅仅是为了大明的安全。没有什么物资收获。但是往南打,却不是这样的。很多地方都是一年三熟。只是而今没有料理好而已。

朱元璋存了这个想法,才一口答应下来了。

随即朱元璋接着说道:“如此一来,坐镇南洋的人选就尤为重要了。大将议一议吧。”

“臣以为何夕何大人最为合适。”刘三吾心中一转,知道事情已经不可挽回了。但是总要让何夕付出代价。他立即出列道:“何大人学识渊博,智计百出。而且南洋战略,也是何大人一手提出的,没有谁比他更适合这个位置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