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164)

作者:陌于之 阅读记录

真好。

没了牛家的打扰,种豆角的事一帆风顺。

不过半个月,所有的地就全都栽种上了种子,只等着出苗以后架棍,再等两三个月就可以收豆角了。

郑如谦头一次做地主老爷,对所有的事情充满新奇,每天在地头盘旋,既提防有人使坏,也是真心热爱。

他甚至盘算着,一直呆到豆角收获,再带着干豆角回府城,给悠然居送货。

其他人没有意见,姜笙却是急了。

“我们在府城还有作坊呢,二哥你只顾着拾掇豆角,不要作坊了吗?”小姑娘气呼呼地问。

郑如谦愕然地看着她,然后点头。

这还用说嘛,腊肉都成全民食物了,府城但凡是个厨艺老手,都能做出来,作坊根本没有开下去的必要。

“小姜笙,三哥不是把簪花小院给你了吗,你也说作坊归你,我就不操心了。”郑如谦故意逗妹妹。

两年的时光,姜笙除了一开始卖过衣裳,就没再做过其他。

本以为小姑娘会面红耳赤,气到跳脚以后再放弃。

没想到她握紧了拳头,“臭二哥,不能放弃作坊,不能在作坊里干活的姨姨没饭吃。”

就像种豆角一样。

数十个流浪儿靠着种豆角吃上了饭,好多百姓也出于信任把地卖了,郑如谦就要一直把豆角种下去。

可以把生意越多越大,让更多的人领到工钱。

但绝对不能放弃,让那些吃上饭的人,再次受冻挨饿。

府城的作坊只是短暂关闭,但不会永远关闭。

腊肉的生意做不下去,那就做别的生意。

可是做什么呢。

姜笙也没有头绪,她短暂的人生里,除了大哥的教育,便是偷听学堂夫子几次讲课。

有讲为人的,有讲处事的。

可没有讲做生意的呀。

姜笙心底惦记着,连夜里都说梦话,要重开作坊,要做新的生意。

郑如谦看地心疼,有些后悔逗妹妹了,索性把自己能想到的建议给她,“腊肉还是大山教的呢,要不你问问他,还有没有其他腊肉,或者是腌肉,或者是其他的。”

姜笙眼前一亮,等庞大山送菜回来,便抱着糕点凑过去,一口一个“大山哥哥”。

庞大山的心都化了。

臭弟弟跟香妹妹的区别,谁带谁知道。

尤其是家里有四个臭弟弟,却连一个香妹妹都没有。

要不是怕许默郑如谦方恒温知允长宴发怒,庞大山甚至想把姜笙偷走。

“大山哥哥,你只会做腊肉吗?还有没有其他的肉,腌肉啊之类的,只要是府城没有的特色肉都可以。”姜笙眨巴着大眼睛。

这可把庞大山难住了。

能记住腊肉,已经是他对爹娘的缅怀了。

再多的,他真不会。

但是庞大山不想看姜笙失望,更不想看那双亮晶晶的眼睛里都是黯淡,他绞尽脑汁,差点把自己小时候尿床的记忆都翻出来,“倒是有另外一种肠,但是记不得叫什么,只知道很香,一咬会爆汁,味道很特殊。”

川蜀地区的肠。

虽然没有具体做法,也没有具体名字,但好歹有个方向了啊。

“要是能找到一位来自川蜀地区的嬢嬢就好了。”庞大山挠头,“她们肯定会。”

这何其难。

大渝王朝地广物博,从南到北不知要走多少年月,也不知川蜀地区在何方位。

要不是有能人异士用半生浏览山水,记录下地区差异,许多人甚至不知道,原来遥远的另一方,还有不同的生活。

更别提,怎么会有川蜀地区的人,嫁到斜阳县来。

好在小姜笙不是容易放弃的人,虽然心底觉得可能很小,但还是要打听。

万一呢,万一真的有呢。

于是,许默在衙门里为她打听。

方恒带着八位家仆外出训练时打听。

郑如谦种豆角时打听。

温知允出诊治病时打听。

就连长宴,都利用自己的姿色,找些姑姑姨姨打听。

小半个月过去,就在姜笙不再抱有任何希望的时候,还真的打听到了。

有一位妇人,幼时曾随父母去过川蜀地区,还生活了几年。

后来回到斜阳县嫁人,偶尔还会跟身边人提过川蜀地区的生活方式,也做过几次腊肉。

只是随着她夫婿身亡,人也缠绵病榻,不再提起往昔。

要不是有一对乖巧听话的儿女,也许这妇人早就离开人世。

即便是现如今,她也不知还有多久的命可活。

第121章 小四:别担心,我会出手

时间太紧急,小姜笙甚至不敢耽搁,急匆匆地坐上马车就要过去找人。

还是长宴提醒她,“你自己去有什么用,叫上四哥啊。”

对对对,得捎个大夫。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