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223)

作者:陌于之 阅读记录

所以她宁肯摔倒,用自己的身体去接,也不愿意让鱼块接触地面。

江承愿说不上什么感觉,只觉得情绪复杂,无法用言语形容。

姜笙也不管他,屁颠颠跟进去看称重,等郝掌柜结账。

三百斤的腊味,过完称没有任何问题,簪花小院作坊一如既往地良心。

郝掌柜笑容满面,拿算盘拨算出了整款,又去掉之前交付的定金,最后交付到姜笙手中一百两纹银。

二十两的大元宝,足足五只揣在怀里,鼓鼓囊囊都跟偷藏了东西似的。

郝掌柜忍俊不禁,在姜笙的抗议下给换成了银票。

一百两的银票就好收多了,折叠起来放进荷包,再把小荷包装进袖袋最深处,姜笙终于心满意足,蹦蹦跳跳着告辞,“郝掌柜我走啦,顺子哥哥我走啦。”

路过江承愿跟前,思考片刻,她也摆了摆手,“江公子,姜笙走啦。”

小姑娘兔儿似的跳上马车,拉着比她高大许多的马儿,晃悠悠离去。

江承愿后知后觉,“她连顺子都叫哥哥,怎么叫我公子。”

“大公子又不缺妹妹,还在意这个。”郝掌柜失笑,“姜姑娘许是怕唐突您。”

但愿是吧。

江承愿把目光从姜笙身上收回来,又落在新入的腊味身上,嘴角微微勾起。

“大公子来安水郡所为何事?”郝掌柜捋着胡须打探,“是来散心,还是有要务在身?”

江承愿的笑容收起,目光逐渐深沉。

他就算散心,也散不到安水郡。

之所以离开丰京,是奉祖母的命令,来寻失散多年的亲妹妹。

但是天大地大,一个失去消息十年的孩子,怎么可能轻易找到。

更何况,找到了又如何,能保证那孩子一定愿意回去,一定能融入江家?

江承愿心中苦郁,又不能违逆祖母,便索性来了安水郡,一是因为熟悉,二是因为安水郡悠然居的腊味名头已经传到了丰京,让他好奇不已。

“这腊肠腊肉腊鱼的,都来点。”他指着新入的腊味,“本公子要好好尝尝,到底有什么奇特之处。”

郝掌柜失笑,自去叫大师傅烹饪。

隔天。

贡院颁布了举人试的准确时间——自三月二十八日起,每三日一场,共三场,于四月五日结束。

整个簪花小院迅速陷入忙碌,为许默准备行囊,吃喝,便盆。

姜笙一边收拾,一边唾骂郑如谦,“臭二哥,说好的早点回来,说好的在大哥考试之前到家的。”

可眼瞅着三月二十八就要到了,连个郑如谦的鬼影子都没有。

小姑娘又气又急,收拾好东西就踮着脚尖在簪花小院门口张望。

好不容易,两道瘦猴似的人影出现在视线里。

第165章 郑如谦之苦

风雪跋涉。

都说冬季出行最苦,虽有马车挡风,但总要有个在外头掌控方向的。

起初是汪小松,但郑如谦不是那黑良心压榨工人的,总是要出去替换替换。

当初春的风刮在脸上,刺骨森凉的时候,郑如谦就想妹妹,想簪花小院,想温暖的被窝,想姑姑做的红烧大肘子。

可谁让他们这行太依赖温度,天气越冷越好保存东西呢。

如果躺在被窝里就能够往怀里掉钱,整个大渝王朝又有谁愿意吃苦耐劳。

想想小姜笙吃饱穿暖开心的样子,想想家中翻倍的积蓄,郑如谦哈出一口白气,继续扬鞭前行。

身后的帘子被撩开,汪小松吸着鼻涕抱怨,“不是说越往南走越暖和吗,怎么感觉一点都不暖和,甚至冷地发抖。”

郑如谦仔细想了想。

大哥阅读杂集的时候曾经念叨过,安水郡地处虽偏北,但气候干燥无风,往南走的丹阳郡温度倒是高升些许,但空中湿润多雨,刮起风来更是阴凉刺骨。

“小松啊,有时候冷不冷也不是全看温度,还要看雨水湿润,看风向的。”他摇头晃脑,摆出成熟老道的架势。

汪小松读书少,还真被唬住了,心中愈发敬佩起东家。

就这样一路颠簸着到了丹阳郡。

郑如谦并没有急匆匆买上一车烤鸭带回去,而是仗着自己那张得长辈喜欢的正直面孔,在姨姨婶婶中辗转询问,找到了最为正宗的一家。

烤鸭是按斤称,整只拿下来大概是在五十文上下,即使丹阳郡富饶这价格也不算低,大部分百姓更喜欢斩上半只,或者四分之一只带回家当道菜吃。

当郑如谦说出要买一百只鸭子的时候,店家都震惊了,瞪着眼睛用丹阳话询问,“小伙子,一百只要好多钱,李认真的吗?”

认真当然是认真的。

但郑如谦并不打算用五两银子带走一百只鸭子,他撸起袖子,舌灿莲花,“老板,我们一口气要上百只,可有百只的优惠?都说做生意讲究薄利多销,咱给您多销了,您也让点利呗?”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