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256)

作者:陌于之 阅读记录

看得出来,这件事在她心底惦念了很久,只是苦于家中银钱不多才没提出来。

郑如谦叹了口气,头皮愈发紧绷,嘴里却道,“好,放心交给我安排。”

可怎么安排呢。

丰京的人工实在是太贵了,作坊的姨姨们都给到了四十文一天,雇个送货的短工还不知道要多少钱,送到北疆更是给钱都没人去。

姜三姜四倒是可以,但他们只有两个人,劈开都不够用的。

郑如谦摸着下巴,也体会到方恒买家仆的良苦用心。

到底是在丰京生活过的少年公子,方老三不仅随父亲学得一身武艺,还深刻明白人手的重要性。

哪怕是个员外,也有几个长工帮忙。

更何况世家大族,他们通常有忠心耿耿的家仆办事,甚至有死契奴人差遣,只为悄无声息达成目的。

郑如谦没这么多奢望,他只是想多几个长工,能够稳定地运送东西即可。

回看以前,无论庞大山也好,汪小松也罢,都是误打误撞地遇到,再顺势收为己用,像是被命运推着走。

到了丰京,郑如谦一咬牙,一跺脚,决定主动出击雇长工。

然后。

他就出现在了丰京城西的劳务市场。

随行的还有小姜笙。

都说善人结善缘,兄妹俩找不到雇佣长工的地方,索性在城西瞎溜达,还误入菜市场,见到了杀鱼的小贩。

小贩铭记昂贵的赠肠之情,吆喝着要给他们杀两条鱼带回家吃。

姜笙落落大方地拒绝了,顺嘴道,“叔知道哪里有地方能招长工吗?”

杀鱼小贩就推荐了这个劳务市场。

丰京分城东与城西。

城东尊贵,住的都是达官显贵与名门世家,基本不存在雇佣长工短工问题,出手就是买人,一个适龄的丫鬟小子最高能卖到三五十两。

城西平庸,住的都是普通老百姓,不愿卖身为奴或者卖身也没人要的,便蹲在灰扑扑的劳务市场里,用一天的时光换几十文钱。

比安水郡高好几截,但跟卖身为奴的钱比,又低廉许多。

郑如谦领着姜笙出现在这个市场门口的时候,百无聊赖的人们蜂拥而起,当看到是两个穿着普通的小孩时,又兴致缺缺地坐回原位。

即使是短工,他们也想找看起来更有钱的主家,也许随便丢块碎银,就足够他们耕耘良久。

“二哥, 这里真能雇佣到长工吗?”姜笙小声询问。

郑如谦拽紧妹妹的手,心底也七上八下。

第190章 再算计朱志

整个劳务市场的人都在忙自己的事情,或打瞌睡捉虱子,或双手交叠于头下闲聊,都没人看过来一眼。

郑如谦实在无奈,清了清嗓子道,“这里招请长工,可有人愿意签十年长契?到期续契还是解契都随意,不强求。”

长工?

劳务市场的百姓们目光露出稀奇,很快嗤之以鼻。

在他们眼里,十年的长工无异于直接卖身为奴,相比较起来,还是短工更自在轻松。

郑如谦又喊了遍,还是无人搭理。

就在他已经接受白跑一趟,准备拉着妹妹离去的时候,有个高大的身影站起来,“我去。”

“十年的长契,月银怎么说?”男人大步走来,身后还跟着个稍小些的少年。

俩人站一起像兄弟,但仔细瞧起来,又能感觉到长相的不同。

男人长相魁梧端庄,是妥妥的成年壮汉。

稍小些的少年却格外普通……五官正常,脸型正常,偏偏凑到一起就让人记不住长什么样。

姜笙还在好奇地打量人。

郑如谦已经拿出提前准备的腹稿,“我雇的长工不出苦力,但是要四处奔波,地方不确定,一年给五两银,来年酌情增长。”

五两银!

就算一年三百六十五天不停歇,每天也有十多文的收入,关键不出苦力,比不稳定的短工强多了(已修)。

郑如谦话音刚落,就有十几个短工双眼明亮,凑上前来想要毛遂自荐。

但郑如谦摇头拒绝,只看向魁梧的男人。

男人没有犹豫,指着身后的少年道,“我没有别的要求,就是希望能带着弟弟一起,东家放心,他什么活都能干,打马车也是一把好手。”

郑如谦思忖片刻同意了,将两人带去衙门签契过明路,并带回二进小院。

与此同时。

小院里,姜三姜四也送回来调查的结果。

朱志胆子很大,养的外室就在朱家不远处,拐个弯的巷子里。

也正因为距离太近,朱家人并未察觉异常,只当他喜欢在家附近流连徘徊。

外室生了长子也是真的,姜三跟踪的时候还听到,朱志许诺外室,会把长子视做继承人培养,将来继承他的一切。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