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300)

作者:陌于之 阅读记录

今年对他们兄妹来说太特殊了。

这是他们抵达丰京后的第一个年节,也是没有方老三的第一个团聚日,妹妹那样心心念念地叮嘱他要回来,郑如谦也拍着胸脯应了。

可现如今,他要失约了。

冷风渐渐刮起,刺痛了郑如谦的面庞,不眠不休两日的身体到底是遭受不住,偏偏马车内装满了从河北郡购来的货物,连个躺下的地方都没有。

“东家,还是歇歇吧。”高大万在后头劝,“或者让我来,你已经两天没休息了。”

郑如谦摇头,只恨马车速度不够快,没办法在年前抵达丰京。

不知过了多久,穿过无垠的官道,抵达下一个城池,感受着人山人海的热闹氛围,他愈发心急如焚。

偏偏城里人多路堵,想要加速都不可能。

郑如谦咬着牙龈道,“要不这顿饭别吃了,咱们用点干粮凑合凑合,万一能赶着过年回到丰京。”

说完他又觉得不妥当。

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尚且饿得慌,更何况他们已经在车上连着吃了四顿干粮了,需要点热汤饭暖暖身子。

就算他们不吃,马儿也得吃,也得休息。

郑如谦不想再耽误三天,咬牙停在一家小馆门口,点三碗胡辣汤,并两块油馍,大口吞咽。

深冬的阳光自头顶照射下来,几个本地晒着太阳议论国情,偶尔争论两句,面红耳赤地颇有架势。

郑如谦耳朵尖,隐约听到了“北疆”两字,顿时放慢喝汤的速度,认真偷听。

“咱们大渝王朝跟鞑虏打了几十年,他们打不过我们,我们灭不了他们,一直是投鼠忌器,互相提防的状态。”

这个郑如谦听方恒提过,鞑虏擅骑射,十个大渝王朝的士兵对上十个鞑虏,几乎是必死的局,必须要三五十人才能与之抗衡。

偏偏鞑虏狡猾,你人少就跟你打,你人多我就跑,骑着马儿一溜烟离去,己方追也追不上。

方将军在的时候,曾给鞑虏设过局,斩杀了不少人,才在北疆立下赫赫威名,勉强让边疆百姓过了几年的平安日子。

后来他离世,鞑虏再次活跃,灭村惨案也一天天频发。

“谁能想到,前段时间,北疆传来了捷报。”有个大爷摇头晃脑,“倒不是大批的战役,而是咱们几十人的兵对上几十个鞑虏,本来以为必败的局,居然赢了。”

“这可是大好事,鞑虏骑射厉害,咱们能出现一个小子跟鞑虏的骑兵抗衡,是不是意味着以后就能灭掉鞑虏,再无战事?”

“瞎想些什么,只是个小战役罢了,听说那小子不过十三四岁的年纪,似乎也姓……方。”

姓方啊。

一年不见的弟弟,原来你刚刚打过一场战役,虽然赢了,但也付出不少代价吧。

不知道此刻的你痛不痛,难不难过,有没有……思念我们。

郑如谦抱着胡辣汤,眼圈微红地望向北方。

有什么东西自他躯体中飘出,以极快的速度飞向北方,最后落在英姿勃发的少年耳畔。

“老三……”

谁在唤他?

方恒猛地扭头,却只看到了虚无。

“队长,怎么了?”姜一拐瘸着过来。

方恒摇摇头,看了眼他的腿,姜二的胳膊,姜五的腹部,姜六的胸口,姜七的头皮,姜八的手指。

所谓战役,就是对冲,就是拿命相搏。

虽然那场小战役胜利,方恒也从第十支队的分队长,成功晋升为第五小队的队长,手底下统领的人更是从九个变成了百来个,但他们付出的代价更大。

第十分队的九个人战死一名,负伤八名,姜五的腹部伤口到今天还在渗血,姜八直接少了一根手指。

连方恒自己,都挨了一记马蹄,到现在依然行动不便。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伤痕累累的,用血和骨堆积起来的。

现在只是死一个人,将来会死十个,百个,千个,甚至万个。

放在以前的方恒身上会心软,会害怕,会怯懦。但现在他不会,因为他明白,战争从来都需要有人付出鲜血,才更避免更多的无辜死伤。

才能不会出现更多的小辫姑娘!

只是遗憾,不能陪伴在家人身旁,英姿勃发的少年用尽全身力气,也只能够冲西南方向挥挥手,露出清浅的笑容。

第224章 审问捉刀人

又是一年春。

又是一年新。

纷纷扬扬的流言让丰京上层动荡不堪,官员们接连被传唤问话,以至于没心情过年。

幸好底层的百姓们依旧载歌载舞,没有受到丝毫影响。

许默立在二进小院门口,看着街道上来往马车,欢欣喜悦的人们着新衣,买糕点,戴头花,放鞭炮,心终于放回肚子里。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