捡了五个哥哥后,京城无人敢惹(563)

作者:陌于之 阅读记录

其实这个重量对于他们来说是累赘,是负担,是肩颈酸痛的元凶。

但江继祖治军有方,深得爱戴,近卫们宁愿苦点累点,也愿意帮将军把东西带走。

这就是情份,是多少银钱都买不来的尊敬。

姜笙呆呆地望着,突然爆发出无与伦比的骄傲。

看,那是她爹爹。

“将军,时候差不多了。”前方有人招呼。

江继祖再次弯腰,仔细端详着圆溜溜的眉眼,最后摸摸她的头,“爹爹走啦。”

姜笙硬忍着没有出声,只是点了点头。

“三哥也走啦。”方恒咧着嘴笑。

姜笙的眼圈通红,依然在强行克制。

她不能哭呀,她哭了,爹爹跟哥哥都会伤心的。

她要开心,要笑着分别。

上百人的队伍开始动弹,江继祖一马当先,疾驰远去。

披风在身后烈烈,既是风发出不舍的吟唱,也是队伍前行的指引。

那些年轻英挺的儿郎们啊,终究是朝着战场奔赴,面对厮杀的危险,带着回乡的期盼。

姜笙嘴巴一撇,到底没忍住嚎啕出声,她踉踉跄跄地跑,撕心裂肺喊出那句,“爹爹,你要早点回来啊。”

早点回来啊,每个人。

方恒走在队伍的最后方,冲着兄妹摆手,又看了眼身着官服的长兄,认真抱拳拱手。

是的,官服。

今天除却送方恒别离,也送许默上任。

如果说两年前他们是不得已分别,是被逼无奈远走,那么现在他们就是心存将来,志在四方。

已经走到半山腰的儿郎们,终究会在顶峰相见。

城门鸦雀无声,千里送别远征。

直到骑行的身影彻底消失,人群才三两转身,互相告辞。

姜笙被江继宗拦住,轻声安慰几句,道过别以后回到哥哥们身边。

离别的氛围总是悲伤,远去的亲人牵挂在心弦。

还是郑如谦最先打破沉静,吊儿郎当地笑,“送完老三,该送大哥了。”

穿着青色官袍,一身正气凌然的许默转过身,轻轻颔首,“走吧。”

走吧,我们各奔前程。

走吧,我们各攀顶峰。

走吧,我们来日再见!

第421章 方家抢生意

翰林院撰修是从六品的官位,就职在翰林院内,每天的任务是抄录经史,记录史诗,也会草拟有关典礼的文稿。

听起来不太高级,但却是历史无数高官的跳台,是获得帝王信赖的关键。

许默自诩还算聪明,对四书五经类都能手到拈来,但上任这种事情还是大姑娘坐花轿——头一回。

即使表情从容淡定,可真站在翰林院门口,面对一众欢迎的同僚,他还是紧张到吞咽唾沫。

“这位就是许状元了吧。”翰林学士立在最前方,郑重热烈道,“咱们翰林院能得到许状元这种人才,可真是蓬荜生辉。”

“褚大人,应该叫许撰修了。”有人提醒。

翰林学士立马笑着改口,“有请许撰修入翰林院。”

许默还是紧张,扭头瞥见笑成喇叭花的弟弟妹妹,又怅然平静下来。

他的三弟奔赴战场,面对厮杀与生死尚且不紧张,他只是面对勾心斗角的翰林院,有什么可畏惧的呢。

即使这里头有方远,有昔年同窗进士,有即将发酵的科举舞弊。

“大人先请。”许默浅笑淡然,“下官初来乍到,若是有什么不足之处,还望储大人不吝批评,下官不胜感激。”

“许撰修客气了,今后既是同僚,又何来批评,不过是互帮互助。”翰林学士并没有狂妄。

俩人在其余人簇拥下走进翰林院,步伐稳定又从容。

“下官有一事不明,想询问大人。”许默轻声道,“敢问大人,编修与撰修有何区别?”

“这个嘛,除了官位区分,最大的还是在撰和编这两个字上面。”翰林学士含糊其辞。

撰,意味着创新,意味着自由安排。

编,意味着归拢,意味着按部就班。

许默露出意味深长地笑,余光瞥见早早入职的方远,知道新的战斗要打响。

诚如五弟所说,他不仅要兢兢业业,还要打出名气,借着状元的名头扩宽交际。

他要让天下学子看看看,究竟谁配得上会元之位,谁又是那个真正舞弊的人。

公道自在人心。

随着翰林院的大门开启又落下,站在外头的兄妹几个都跟着咂嘴。

“这里是大哥的战场,咱们谁都帮不上忙。”郑如谦摊了摊手,“接下来我们要怎么办。”

沉默寡言的温知允握紧拳头,“我去吴府。”

“你不是告假了吗?今天还去啊。”郑如谦感慨,“像你那么勤奋的学生不多见了。”

“不是勤奋,也不是为了医术。”温知允郑重道,“我想问问师傅,到底怎么样才能做到久烧不退,但又不伤害身体。”

同类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