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632)

作者:不吃小南瓜 阅读记录

过去也有几次有媒体报道说黎曼猜想被证明,但全都没有了后续消息。

复杂问题的证明,往往就会出现这种问题。

好多人觉得等待几天时间已经很长了,实际上,针对一个国际重大数学问题的证明来说,几天甚至不能算作是时间。

比如,安德鲁-怀尔斯的费马猜想证明。

早在1993年,安德鲁-怀尔斯就在牛顿研究院的重大会议上,宣布自己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之后研究院特别为他举办了讲座,有两百多位数学家聆听了他的演讲。

据说当时只有四分之一的人,能完全懂得黑板上的希腊字母和代数式所表达的意思,其余的人来这里就只是为了见证,他们所期待的一个真正具有意义的时刻。

最终安德鲁-怀尔斯完成了费马猜想的证明,全场都为之鼓起了掌。

但后来,他想《数学发明》杂志递交的论文,连续被审查了两个多月,审查人在论文的第 三 章发现了证明中的一个小缺陷。

针对数学问题来说,‘小缺陷’都会是大问题,数学的绝对主义者要求怀尔斯无可置疑地证明他的方法中,每一步都必须要行得通。

然后,时间又过了两年。

在两年的时间里,怀尔斯无数次进行了修改,还邀请他的导师泰勒一起工作,他终于把小问题修改完毕,并把论文刊登在《数学年刊》上。

到此,怀尔斯的证明才受到国际认可。

庞加莱猜想就更加艰难了。

区别在于,庞加莱猜想验证的艰难,主要是因为数学家格里戈里-佩雷尔曼的特异性格上,他直接把庞加莱猜想的证明贴在了网络上,还因此引起了一定的归属纠纷,后来证明受到了国际认可,他也拒绝发表在任何学术杂志上。

王浩不是安德鲁-怀尔斯,他不需要提前做报告,也依旧可以把论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

他也不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不会贴了证明过程就不管不顾。

但相同点是,证明过程都非常复杂。

其实仔细想想就知道了,王浩、丁志强和邱会安完成了所有证明以后,花费超过三天时间整理资料,单单整理都花费了三天,就更不用说从头到尾的慢慢理解了。

几个相关领域的顶级数学家坐在一起去研究,想要完全理清所有的证明过程,一个月能完成速度就已经很快了。

毕竟,论文只是论文。

论文上发表出来的是证明的‘缩略’过程,有些复杂的证明过程被简化了,也就导致有些地方要理解还需要仔细研究一下。

这就需要更多的时间了。

所以,论文发表几天时间里,国际数学界一片安静,舆论上出现少数质疑的声音,而王浩则是收到了大量的邮件。

其中有一部分邮件,都是研究证明的数学家们发来的,希望他对论文某个部分进行一下说明,方便他们进行理解。

最开始王浩还耐心的给出回复,并贴了一些详细内容进去,还做出了文字标注。

后来,就干脆不回复了。

他仔细思考了一下,知道证明过程确实很复杂,只看论文去慢慢理解,不仅需要的时间很长,还会耗费很多的精力。

“算了。”

王浩很无奈的摇头,还是决定下来,“还是开个报告会吧!”

他仔细想了一下,就给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发了个邮件,让学部帮忙安排报告会的事情。

之所以不像上次一样,在西海大学召开报告会,是因为会有很多国外数学家到来。

一则,西海市的交通很不方便。

二则大学里有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还有一些和超导材料相关的研究,并不是举办的大型数学报告会的好地方。

所以王浩还是倾向于让数学物理学部帮忙组织报告会,并说明时间要尽量快一些,“最好是下下周前,再过一段时间,就很忙了。”

他确实很忙。

反重力性态研究中心强湮灭力场的‘极压实验’申请已经下来了,做完报告再回来就肯定要投入到极压实验准备中。

到时候,会忙碌很长一段时间。

如果‘极压实验’中能有新的发现,他可能就没多少心思准备什么报告会了。

数学物理学部很快给了确定的消息,报告会在下周四于首都会议中心场馆举办,具体场馆则会根据前来学者人数做调整。

在消息确定下来之后,王浩就找到了丁志强和邱会安,给他们各自分配了一部分‘讲解’工作,让他们好好的梳理一下内容,为报告会做准备。

丁志强和邱会安分别负责一部分内容的讲解。

王浩分配了工作以后,还交代说道,“你们就把这次研究过程中,各自负责的部分整理一下,就当做博士论文了。”

丁志强听的差点欢呼出声,脸上兴奋的神色溢于言表。

邱会安也跟着笑了下。

两人一起走出了办公室,丁志强喜滋滋想着‘终于能毕业’,才发现邱会安的笑有些勉强,他疑惑问道,“你怎么好像不高兴?”

邱会安抿抿嘴,感叹一句,“要毕业了啊!”

“多好啊……”

“麻烦!”

“麻烦?为什么?”丁志强满是疑惑的看过去,完全不能理解。

邱会安道,“毕业了,一切就会不同了。如果我一直读博,就不用想那些麻烦的事情。”

“什么麻烦?”

“工作啊!”邱会安解释道,“现在要毕业了,你不想想工作?在哪里工作?做什么工作……”

“你不留校?”

邱会安摇头道,“不一定,我家山济,留西海工作,我爸妈怎么办?他们的年纪还不大,但我爸妈肯定不太愿意……”

“也对。”

丁志强认真点点头,他仔细琢磨一下,忽然就变得更高兴了,“毕业了,要找工作,我也要仔细想想。我家河唐,感觉去首都不错,津城也不错,都离家近。”

“你觉得我去水木、首大,津开、南大之类,能直接找个入编的工作吗?”

邱会安怪异的看了丁志强一眼,道,“全世界有几个人能在黎曼猜想证明上留名?更别说,你还是第三篇论文的一作。”

“也对哈~~”

丁志强顿时更有信心了。

他都开始想象离开西海,去首大、津开之类的高校,当个副教授、教授挂闲职的美好生活了。

邱会安疑惑的问道,“你不留下?”

“当然……我考虑一下。”丁志强朝身后看了眼,强忍住心头的喜悦,脸色重新变得忧愁,“其实我特别想留下来,一辈子跟着王浩老师。离开,真是舍不得啊!”

“你也知道,我家在河唐,爸妈年纪都大了,西海实在离家太远了!”

“唉~~”

他说着摆出一副‘忠孝不能两全’的苦闷。

邱会安理解的点头。

一起跟着王浩读博的几个人,海伦不是种花人,不管是西海还是首都,对海伦来说都是一样的,她之所以来种花,也是因为对王浩的认可。

只不过,海伦的‘认可’有些奇怪,好像她一直都没有放弃……

咳咳。

陈蒙檬就是西海人,她家距离西海大学只有两个路口,留下西海大学担任王浩的助理,对她来说就是最好的工作。

他们两个情况不一样。

邱会安考虑着毕业后的事情,又不由得看向了丁志强。

他知道王浩非常欣赏丁志强。

“如果丁志强离开,王浩老师肯定会很不舍吧?”邱会安想着,“但是,丁志强决定回去……也对,毕竟家在河唐。”

“有时间,还是和王浩老师说说吧,让他提前有个心理准备……”

……

王浩并没有为报告会多做准备,对于他来说,一切的证明过程已经了然于胸,只需要到时候上台讲解就可以了。

他一直在和保罗菲尔-琼斯、海伦以及陈蒙檬,一起讨论其质量点塑造的问题。

上一篇:鼻炎Beta生活手册 下一篇:5G时代

同类小说推荐: